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8日
黄海洲:一路笔耕一路歌

记者 梁灵芝 通讯员 宋超喜

  12月22日,阳光灿烂,新蔡县河坞乡文化站站长黄海洲又一次来到柏围孜村梅建喜家的草莓大棚前拍视频。草莓陆续上市,他拍摄视频就是给草莓代言,为草莓找市场。
  虽然没有记者的光环,黄海洲走到哪里却都带着他的三件宝:笔记本、笔和相机。他随时随地记录村民对党和扶贫干部的肺腑之言、扶贫干部走访过程中的点滴小事,他把大家习以为常的小故事变成了脍炙人口的新闻。今年,他先后在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驻马店网及海外网、中国网、映象网等媒体发表稿件180篇,其中74篇稿件入选学习强国平台。
  1985年出生的黄海洲,大学毕业后就在河坞乡从事材料写作工作。2017年5月,全县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黄海洲作为乡文化站站长,担任了陈庄村包村干部,并负责联系柏围孜、李湾等村的贫困群众。在扶贫走访过程中,他发现很多感人的故事,便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他想为什么不写一写党员干部的奉献和付出、写一写群众的获得和幸福呢?说干就干,他很快写了一条新闻,发给了县脱贫攻坚微信公众号。不久,这条新闻被推荐发表在媒体上,见到署着自己名字的作品被人们广为传播,黄海洲高兴极了。
  从那以后,黄海洲再出门就带上了他的三件宝。他记录一户户贫困家庭通过种植、养殖增收,也记录党的富民政策给群众带来的巨大改变;他记录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党员干部走访群众时湿透的衣衫,也记录他们看到群众脱贫时露出的笑脸。他觉得,自己能用新闻稿件展示这一切,是一种成就,也是一种幸福。
  文字工作费心劳神,没有一种甘于寂寞、以苦为乐的精神,很难坚持。既然选择了新闻宣传事业,就要干出名堂来。黄海洲不断自我加压,抢抓时间,坚持写作,乐此不疲。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他坚持做到“四多”:多思、多看、多问、多写,及时将身边发生的社会新闻、工作亮点、民生热点等,通过媒体宣传出去,增强外界对河坞乡、对新蔡县的了解。
  新闻作品对文字的要求很高,半路出家写新闻的黄海洲十分注重学习,向身边的群众学,学习他们质朴的语言总结生活;向身边的领导学,学习他们的为民情怀和担当;向身边从事新闻工作的老师学,学习他们的写作文笔和方法。一篇稿件,黄海洲不仅一遍遍修改,改到自己满意为止,还认真研习刊发后的稿件,反复进行前后对比,琢磨编辑老师怎么改的,为什么这样改,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撰稿水平。
  今年春节期间,一些农产品因疫情影响出现滞销。黄海洲看到学习强国平台发出的第一书记代言农产品征稿后,马上找到了石营村第一书记张军。张军说:“黄海洲摸索着用相机的录像功能拍摄,稍微不满意就重拍,连着拍了4个小时。”因为需要半蹲着拍摄,等视频拍完,黄海洲的两条大腿疼得都站不起来了。3月1日,张军代言汝河人家酱菜的视频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黄海洲立刻觉得腿不疼了。
  此后,黄海洲先后拍摄了多位第一书记代言樱桃、油桃、葡萄、冬桃等农产品的视频。为了拍摄需要,黄海洲先后自费购置了三脚架和专用降噪耳麦。视频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作品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一段时间以来,黄海洲则成了第一书记代言农产品拍摄视频的代言人。
  担任乡文化站站长之余,黄海洲还负责乡里的党建工作和武装专干工作,平时乡党委、乡政府需要的各类总结,也基本上由他撰写,担任学习强国供稿员以后,工作量就更大了。
  然而无论工作多忙,他也要加班加点“爬格子”、改稿子,为学习强国平台供稿。挑灯夜战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熬到凌晨1时是常事,因赶写新闻放弃节假日休息是常事,放弃家里重要活动安排是常事,午休时间坐下写稿、改稿是常事,伏案半天忘了喝水也是常事……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2018年至今,黄海洲先后在驻马店日报、驻马店网、映象网、云上新蔡等媒体发表新闻稿件1000余篇,是全县发稿量最多的基层通讯员,有力宣传了河坞乡,提升了新蔡县外部形象和知名度,他悉心保留的大量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为该县编撰脱贫发展史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本人多次被授予省、市、县“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