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灵芝 通讯员 程秀法)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近年来,新蔡县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科学谋划、凝心聚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该县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着力抓好粮食生产。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13万亩,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实现了粮食产量稳中有增,为确保粮食安全、农户种粮收益和农业平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16年以来,全县粮食总产保持在16亿斤以上,并持续增加。2020年以来,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该县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松劲、一手抓粮食生产不动摇,实现了夏粮、秋粮双丰收,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32.32万亩,总产24.776亿斤。
着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立足做优农业、做亮畜牧业、做强加工业,本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着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蔬菜等优质高效作物和生猪养殖、奶牛养殖等种养产业。围绕调优农业结构,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全县种植优质小麦90万亩、花生40万亩、瓜菜22万亩、水稻6万亩、芝麻10万亩、林果1.6万亩、中药材2.3万亩。大力发展畜牧业,猪、牛、羊、禽四大畜禽饲养总量大幅度增长,全县建成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356个、肉牛规模养殖场28个、肉羊规模养殖场11个、规模养鸡场19个。
着力推进规模化经营。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1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5万亩;推进产业化经营,鼓励土地规模流转,积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49万亩,发展农业企业226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98个,共带动农户14.9万户,提高了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03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3.9%。
着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全县签订承包经营合同户数208779户,占应确户数的98.27%;发放承包经营权证书208000份,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定心丸”。顺利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改革,目前全县共有农村乡级集体经济组织24个乡镇(街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350个,组级集体经济组织3842个。
着力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积极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增加贫困村贫困户收入。2019年,实施青稞种植项目、荷兰豆种植项目、设施农业大棚项目、绿色生态科技养殖综合体项目农业产业扶贫项目4个,带动受益贫困村48个。今年,共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1268个,其中梅花鹿养殖项目1000个、村集体收益项目13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30个、直接帮扶项目8个,有力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了脱贫质量。
着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广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在此基础上,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指导、支持花花牛乳业、莹坤薯业、未来农业等涉农企业发展和延伸产业链,采取多种合作模式,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种养结合、品牌农业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累计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23000张,为全县56家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12个,其中绿色食品72个、有机食品14个。
目前,该县建立了生态奶牛养殖、有机蔬菜种植、优质水稻种植等50个特色种养基地。余店镇东王庄村、砖店镇大宋庄村、关津乡牛湾村、孙召镇大马庄村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余店镇和砖店镇获批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座、省级产业集群3个;顿岗“水晶3号”大米、“手酿一号”蔡洪坊酒、“莹坤食品”三粉等一批质量好、品质优、有品牌、叫得响、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优势农畜产品走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