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丁 振 通讯员 田春雨 刘天鹏)11月25日,笔者走进西平县二郎镇二郎村,一幅人和村美的画卷映入眼帘:新建的村文化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文化墙内容丰富、寓教于乐,文化舞台演出的节目丰富多彩、夺人眼球。
这是西平县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县通过建设文化阵地、开展文化活动、推进移风易俗等措施,振兴乡村文化,淳化乡风民风,把民心汇聚在田野上。
文化阵地“建”起来。该县坚持“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强化管理、服务群众”的原则,对各村文化场所进行整合利用,完成了集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两室一场”建设;严格规范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村书屋的管理,确保达到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功能正常的要求,以满足群众的健身需要和文化需求。
文化下乡“热”起来。该县联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确保月月活动各不同。围绕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送春联、送戏下乡、体育健身项目展示、广场舞培训等文体活动。另外,建好文化服务队,发展好“文化大户”,鼓励他们经常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
文化氛围“活”起来。该县充分利用村级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把文化、教育、科普等活动与满足农民求和、求富、求乐的要求结合起来,帮助村民开阔眼界、转变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认真开展“十星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鼓励群众除陋习、树新风,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农民理想道德教育,在全县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文化建设改变了西平县的颜值,提高了“生长力”。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不仅留住了乡愁,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农村经济增长新模式。慕名而来的游客,除了能欣赏原汁原味的乡土节目,还能领略乡村文化,体验乡风民俗。“现在,每到周末就有很多人来我们村游玩呢!”说起乡村游,该村村民代清池笑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