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本报以《检察干警救人不留名 被救者家属遍寻英雄》为题,报道了汝南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干警、该院派驻汝南县古塔街道办事处屈庄村第一书记刘保锋跳河救人不留名的事迹,报道刊发后,中央、省、市多家媒体进行了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1月20日,驻马店市人民检察院宣传处及《法治日报》、中国网、《河南法制报》、河南广播电视台、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等中央、省、市级媒体派出记者到事发现场及汝南县人民检察院深度采访报道刘保锋的先进事迹。随着采访报道的不断深入,刘保锋25年来在检察岗位上及2018年以来在驻村工作中默默奉献、不为人知的点点滴滴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
刘保锋跳河救人背后的故事
记者 代廷伟
刘保锋1972年出生在汝南县汝宁街道办事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纯朴的本质和耐心的教导使刘保锋从小就养成了勤劳朴实和吃苦耐劳的性格。1995年,刘保锋从部队复员分配到汝南县人民检察院,成了一名检察干警。25年来,刘保锋没有什么杰出的功勋,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他却用自己锲而不舍和埋头苦干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基层检察干警平凡而伟大的赞歌。
他是同事口中的“拼命三郎”
25年的检察工作征程,刘保锋始终牢记“对党忠诚、维护公平正义”的使命,始终扛起“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职责,始终坚守“踏实做人、扎实做事”的初心,与战友们一起拼搏奉献、激情奋斗着。
“为人谦和”“做事认真”“太拼了”“工作起来不要命”,是同事们对刘保锋最多的评价。
11月20日,在汝南县人民检察院,谈起刘保锋救人的事迹,在原反贪局与刘保锋并肩战斗14年的同事王小生说:“以刘保锋的性格,做这样的事很正常。”
王小生说,2011年8月,他与刘保锋等人组成的专案组在办理一起虚报冒领家电下乡补贴款一案时,先后抓获了多名犯罪嫌疑人,然而,一名对案件侦破至关重要的嫌疑人闻风而逃。得知这名犯罪嫌疑人逃到驻马店市区时,作为一名侦查技术专业人员,刘保锋等专案组成员冒着酷暑,连续蹲守在一线10多天。有一天凌晨,专案组发现了这名犯罪嫌疑人的踪迹,狡猾的嫌疑人感觉到要抓他,想再次脱逃,刘保锋凭着自己过硬的身体素质,冒着生命危险一个箭步将犯罪嫌疑人扑倒在地。至此,这起虚报冒领家电下乡补贴款案得以侦破,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刘保锋是一个办案细致、非常有耐心的人。”王小生说,“2017年,在协助办理一起省纪委交办的河南某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骗取贷款、受贿、挪用公款案时,在某办案中心,主要犯罪嫌疑人拒不交代自己的罪行,刘保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这名犯罪嫌疑人讲道理、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历经数天,这名犯罪嫌疑人最终如实供认了自己的罪行。”
曾在一个部门工作过的同事臧更生说:“以前在反贪局工作时,案件较多,加班是常有的事,但每次加夜班,都能看到保锋的身影。他自己的工作完成后,还主动帮助其他办案人员整理案卷,但从没有听过他有半句怨言。”
“工作起来不要命,无时无刻都在想办法协助突破案件。”一名年轻的检察干警曹峰说,“保锋哥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曹峰说,让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前几年在协助办理一个厅级干部的案件时,一连多天没有取得进展,刘保锋吃不好、睡不香,经过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这个办法,第二天这起案件取得了重大进展。
他是群众心中的好第一书记
11月20日,记者走进汝南县古塔街道办事处屈庄村,只见水泥路从主干道不断向村庄延伸,一条条通往各自然村的水泥路在沃野之间分支通向各家各户;扶贫车间里,一派繁忙的景象;麦田里三三两两的村民一边劳作,一边笑谈着如今的幸福生活,眉梢眼角流露出喜悦……
“我们村变得这么漂亮,多亏了刘书记,非常感谢县检察院派来了这么好的书记。”谈起村里的新变化,屈庄村穴庄组脱贫户李娥感激地说:“在刘书记的帮扶下,我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8年4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刘保锋主动请缨到古塔街道办事处屈庄村任第一书记,主要负责精准扶贫工作。离开了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刘保锋怀着忐忑的心来到屈庄村,接触陌生的脱贫攻坚驻村扶贫工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心系扶贫大小事,一路风尘一路歌。刘保锋驻村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村里的贫困户“把脉问诊”。
群众利益无小事,“解剖麻雀”查民情。“想帮村民脱贫,不仅要建档精准,而且要摸底精准,咱得抓紧去了解情况,一户都不能漏。”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他就走遍了村里163户贫困户,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实际状况和致贫原因。
“第一书记驻村,除了找门路、筹资金、帮技术外,更重要的是帮思想。”刘保锋言出必行。他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就励志把扶“智”和“志”放在工作首位,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把屈庄村贫困的根子拔掉。两年来,通过他的不懈努力,村里原有的贫困户现已脱贫140户496人。
“点子好、办法多。”是当地村民对刘保锋的印象。自驻村以来,在开展扶贫帮扶的过程中,刘保锋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扑下身子真扶贫、扶真贫,获得了群众的认可,成为村民的“知心人”。
“感谢刘书记,帮我找到现在的工作,每个月有了固定的收入。”脱贫户徐大旺前些年一缺资金、二无技术,通过刘保锋的帮助,徐大旺在县城一家工地找到一份工作,每月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如今,屈庄村成立了富成葡萄专业合作、董艳启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运达合作社,发展大型农机40余台,村集体经济每年收入几十万元……
“我是党员,我先上。”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刘保锋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带领党支部一班人和部分村民驻守在防疫卡点,为群众测量体温,排查外来人员,对过往车辆进行消杀,确保了全村3300余名群众无一感染。在抗疫关键时刻,一次院里组织义务献血,正在村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刘保锋听说此事后,主动打电话要求献血。“尽管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没有献成,但他的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检察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刘海说。
艰辛的努力换来累累硕果:汝南县优秀驻村工作队、汝南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基层党建“红旗标兵村”、脱贫攻坚“红旗标兵村”……一串串荣誉的背后,凝聚的是一名基层扶贫干部的汗水与心血,见证的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奉献与忠诚!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屈庄村的明天会更好!”被屈庄村村民挽留续任的第一书记刘保锋,谈起今后的工作信心满怀。
他是领导眼中的党的好干部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这是有着20多年党龄的刘保锋多年来一直信守的诺言。多年来,刘保锋无论是在协助办案过程中,还是在驻村工作中,他都以极其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这些都是我应该去做的,以后遇到类似事情,还会义不容辞去做,力所能及帮助更多的人。”对于英勇跳河救人一事,刘保锋说,“作为一名检察干警,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
“刘保锋在关键时刻,能够不顾自己的生命做出舍身救人的壮举,绝非偶然。”汝南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魏道军说。
“今年4月,刘保锋两年的驻村第一书记任职时间已到,可以回到原来工作岗位,我考虑到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期,再去个新人不能尽快适应眼前工作,于时便找他谈话让他续任,他爽快地就答应了。”魏道军说,由于工作出色,屈庄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也都不舍得让刘保锋离开。
“2017年以来,我院大力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坚持以党建带队建,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被省检察院确定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试点院。”魏道军说,“我们创新开展了‘6+X’主题党日活动等党建活动,让干警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理想信念,涌现了一大批像刘保锋这样的先进人物。”
“老百姓的事无小事,只要沉下心来为老百姓做事,就一定会得到老百姓的认可。”面对记者采访,刘保锋表示,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他将继续努力,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不负组织和村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