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16日
扶贫一线的“拼命三郎”

全媒体记者 李贺建 通讯员 赵 峰

  “工作起来像头不知疲倦的牛!”“精力旺盛,劲头十足……”在汝南县扶贫办,只要大家提起一位同志,都会不住地交口称赞。他脸色黝黑、身材魁梧,每天工作忙忙碌碌、任劳任怨。他就是被大家称之为“拼命三郎”的刘文涛。

轻伤不下火线 带着引流管工作

  2017年6月5日,单位领导给刘文涛安排了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当时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少,连个帮手都没有。他亲自上阵起草方案、绘制表格、撰写材料,材料改了修、修了再改,整整忙了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直到最后把工作干完,交给领导后才回家休息。到家后,他感觉浑身灼热,腹部疼痛难忍,一量体温高烧40摄氏度。他强忍着疼痛,来到汝南县第二人民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告诉他,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胆结石病引发急性胆囊炎,需要立即入院手术治疗。当时扶贫工作重,一心想着工作的刘文涛却给医生商量能不能保守治疗。医生劝他:“如果不抓紧手术,病情恶化的话,以后再治会很麻烦,恢复起来会很慢的。”
  无奈之下,刘文涛给单位领导请好假,在医院做了胆囊摘除手术。当县扶贫办的领导和同事到医院看望他时,他拖着严重虚弱的身体还在不停地询问工作情况。在场的同事握住他的手说:“文涛,别想这么多了,安心养病吧。”临走时他对同事说:“等我好了,和你们一起战斗,等着我。”就这样,刘文涛在病床上躺了40多天,刚能下床走路就跟主治医生商量要出院回家。而他出院的第二天就回到办公室上班,他的上衣里面却偷偷装着还未拔下的引流管,就这样一直默默地坚持工作,直到身体慢慢恢复健康。

一道道伤疤 一串串记忆

  2018年11月,为夯实全县脱贫摘帽的基础,县里连续开展了乡镇互查、村级自评、乡级自评、县级自评等一系列活动,这使得在后台汇总问题、起草报告的刘文涛连续40天每天只休息1~2个小时。有一天加班到凌晨两点,刘文涛忙完工作想回家美美地睡上一觉。他根本不知道白天修路,再加上天黑视线不好,他迷迷糊糊一不小心掉进正在施工的下水道里,浑身沾满了臭泥水,右腿摔出一条很深很长的口子,鲜血直流。但第二天一早,他仍然一瘸一拐地坚持工作,后来腿上留下了一道伤疤。
  2020年5月,由于长期的伏案工作,刘文涛的背部颈椎处长了一个脓疮。一开始疮很小,刘文涛没在意,一直坚持工作。后来疮越长越大,最后长成拳头大小,每天疼得他抬不起头,他才去医院请医生剖开,在里面下了消毒的捻子,但最终在背部还是留下了一道疤痕。

一组工作数据 一份责任担当

  自担任汝南县扶贫办效能监察股股长以来,刘文涛负责组织全县脱贫攻坚督查、调研、考核等工作,同时负责上级检查、考核、评估、督查所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单身汉的刘文涛索性把被褥搬到办公室,这样更方便夜晚加班。
  坐累了就站一会儿,干活困了就躺在长沙发上睡一会儿。在全县脱贫攻坚关键时刻的2018年、2019年两年内,刘文涛除了春节休息了4天外,104个星期天、29个法定节假日都是在单位加班中度过 的,每 年加班加点工作超过2400个小时,平均每天加班6.5个小时。特别是2018年,他累计通宵加班56次,最长连续三天三夜不合眼,曾经连续40天每天只睡1~2个小时,为全县的督导考评和问题整改工作付出了大量的辛劳和汗水。
  几年来,刘文涛共整理各类督查、调研、考核工作30余次,点对点对标整改问题49次,累计整改问题4万余个;形成整改资料200余本,累计完成500万字以上的整改资料。在他办公室里堆积着一摞摞厚厚的材料,每一份、每一页、每一个字都是刘文涛亲手处理的,这其中包含了他太多的汗水和心血。
  刘文涛就是这样,在扶贫一线忘我地工作、拼命地奉献,为全县的扶贫事业默默地工作着,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了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