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协专家马福贞畅谈重阳习俗的传承与流变。
记者 陈 司 通讯员 宋永亮 肖喜锋 文/图
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10月23日上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驻马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上蔡县委、县政府共同承办的“我们的节日”——中国·上蔡第十八届重阳文化节开幕式暨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突出尊老敬老主题
九九重阳歌盛世,传承孝道谱新风。本届重阳文化节以“蔡风韵·重阳情·亲孝源”为主题,大力弘扬中华孝道与敬老之风。
开幕式上,出席会议的有关领导为90岁以上老寿星代表颁发长寿金、赠送茱萸绛囊和吉祥幸福照,获得“中国好人”“中华孝心敬老楷模”“天中最美母亲”等称号的各级道德模范,为全县评选出的10名孝心模范和10个孝道家庭颁发奖杯。除此之外,本届重阳文化节期间,上蔡县还组织开展了“三关爱一帮扶”、为五保老人义诊、全县中小学校尊老敬老万人签名等系列活动。
重阳故里感知习俗
登高、佩戴茱萸绛囊、饮菊酒、吃重阳糕,每逢重阳佳节来临,上蔡人就抑制不住像过年一样的兴奋劲儿。
2006年3月,上蔡重阳习俗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6月,上蔡重阳习俗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文化寄寓着人们对国泰民安、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深度挖掘重阳文化内涵,增强重阳文化品牌影响力,本届重阳文化节还专门安排了“重阳故里话重阳”系列直播、重阳习俗专家访谈。
“第一次来上蔡,就能吃到这么美味的面食,真是太棒了!”10月23日上午,央视推荐的网红“德国的包子”走进上蔡县东洪镇,向当地的厨艺高手现场学习“上蔡东乡疙瘩汤”全流程制作技艺,亲身感受“舌尖上的上蔡”。
作为“重阳故里话重阳”系列直播活动特别策划,洋小伙“德国的包子”的行程还包括:向90岁高龄的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社学习茱萸绛囊制作工艺,到敬老院为五保老人送去茱萸绛囊、重阳菊花糕、塔桥猪蹄,用直播镜头记录一名德国在华留学生眼中的上蔡美景、美食和重阳习俗。
品菊酒,话重阳。10月23日下午,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上蔡县状元红小镇,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晔原,省民协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马福贞,上蔡县知名文化学者刘孔名3位专家做客直播间,分别以《重阳文化的当代意义》《重阳习俗探微》《上蔡重阳文化节的那些事儿》为题,通过抖音、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10多个平台的30多个账号,向广大网友宣传、推介上蔡重阳文化的博大内涵和重阳习俗的演进与传承,吸引在线观众80多万人,总点击量133万人次。
诗书重阳韵味绵长
“当思乡的脚步蹚着秋色漫步在卧龙岗上 捧一抔热土 重吻故乡 再读重阳……”10月22日上午,由上蔡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主办,县委老干部局、县文联、县作家协会承办的“金秋重阳”诗歌朗诵会如期举行。快板书《庆重阳》,诗朗诵《回到上蔡,再读重阳》《重阳放歌》《孝道,上蔡儿女的心灵之歌》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抒发了人们对重阳节所思所感所悟。
作为重阳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民协命名的“中国重阳文化之乡”,据介绍,从10月上旬开始,上蔡县相关单位牵头主办了“醉美重阳”优秀书画作品展、“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庆祝重阳节老年书画作品展、“丹青吐彩庆重阳”重阳文化节书画展暨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项目展示、老年礼品用品展示展销等。与重阳节相关的文化活动渐次展开,为广大市民营造了一个多姿多彩、欢乐祥和的节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