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19日
刘邓大军渡河处 脱贫攻坚战犹酣

记者 梁灵芝 通讯员 宋超喜 杨琳琳


 汝河弯弯曲曲,一路逶迤。港南村黄刘营就是汝河岸边的一个小村,这个村位于新蔡县余店镇西南,与正阳县油坊店乡雷岗村隔河相望。从地图上看,汝河从黄刘营西北而来,绕过黄刘营,又向东北、东南拐了个大弯,自黄刘营东面的张康庄村经过,一路串起李湾、杨湾、马脑、张康庄、小雷岗、汝南埠,向东南蜿蜒流去。
  这个大弯就像一个天然的大布袋,黄刘营到小雷岗这一河段,刚好就是这个布袋的入口。73年前的8月,正值涨水季节,汝河水深流急,河岸陡峭。当时,前有重兵堵截、后有追兵迫近、上有飞机轰炸,在绵延5公里的战线上,我刘邓大军付出巨大牺牲,先头部队50000多人和200多辆军车从张康庄村强渡汝河,摆脱了后方追兵,千里跃进大别山,为战略反攻拉开了序幕。当年刘邓大军指挥部所在地黄刘营村,也因为这场战役而扬名。
  秋日正午,暖阳微醺。行走在这个小村,感受往昔的峥嵘岁月,探访和平年代人们脱贫攻坚的故事,我们欣慰地发现,“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故事同样演绎在这里的脱贫战场。
  黄刘营村村民刘高山在青翠的河坡下放牧,几十只波尔山羊惬意地吃着草,汝河故道水波不兴。汛期已经过去,两个月前水位最高处,大水漫过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河面上,老杨湾大桥即将竣工,一辆吊车正在轰隆作响、紧张作业。新蔡县余店镇党委书记吴振国告诉笔者,这里因为距离集镇较远,长期以来,群众出行非常不便,村里的农产品卖价都要比别处每斤低0.1元~0.2元。老杨湾大桥建成后,这里就多了个出口,孩子过了桥可以就近读书,村民赶集往来交易也方便多了。
  黄刘营自然村所在的港南行政村辖6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有村民583户2120人,耕地2498亩。2017年以来,该村脱贫责任组组长、新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副主任科员丁大山和驻村第一书记张剑平、村党支部书记刘高产及村“两委”干部扎实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政策,使港南村发生了很大变化。
  四十出头的刘高产已经在港南村“两委”工作了20多年,更以群众带头人的身份参与、见证了脱贫攻坚以来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他领着我们,沿着汝河故道行走,探访着港南村群众脱贫的足迹。
  港南村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村民常年种植小麦和花生,以往除了农闲外出务工,没有其他收入。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镇、村积极发展产业,先后发展了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并通过政府引导等方法,鼓励和引导村民就业增收。几年来,先后有51户198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至2018年底,仅1户6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0.28%。
  “脱贫攻坚不能光靠国家扶持,发展产业才有持续增收的动力。”作为港南村的带头人,刘高产身体力行。2019年,他投资60多万元,流转土地种植了100多亩彩红杨,希望通过特色种植产生的效益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
  陌上花开香染衣,素手摘星霓作裳。在距党群活动中心不远的彩红杨生产基地内,笔者看到,红色、黄色、绿色的树叶随风摇曳、千姿百态,彩红杨炫目的彩色在蓝天映衬下美观亮丽。“来年上市如果效益好了,我们会扩大彩红杨种植规模,多搞几种合作方式,让更多村民一起增收。”刘高产说。
  为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镇、村大力推行“户贷户用”,鼓励、引导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创业、就业。2019年,港南村1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93户外出务工、26人从事公益性岗位。目前,全村1户6人因病没脱贫,在镇、村引导下,该户杨铁钢、杨明星外出务工,曹树红在村内公益性岗务工,已经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刘高山过去曾是个游手好闲、吃饱等饿的“懒汉”。在村里帮助下,他申请到银行贷款,买来第一批5只波尔山羊;眼下,羊群从5只扩大到50多只,刘高山也越养越有劲。
  村里产业持续增多,村民增收的途径也多了:谷庄生态旅游项目与合作社签订合作带贫合同,每年带贫4户;振营农机合作社项目带贫17户;中厂养鱼合作社项目带贫22户。通过光伏发电、扶贫车间租赁,村集体经济也改变了过去一穷二白的状况,2019年,港南村集体收入收益12万余元。
  河埂上,道路正在铺设。这两年,随着蛟停湖滞洪区项目的推进,平坦的水泥道路四通八达,港南村也实现了班车到村。今年,村里新修12公里道路,对老河埂进行了改造,老杨湾大桥即将竣工通车,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村民进城,说走就走了。当年国民党用来阻挡刘邓大军的大河,再也挡不住两岸群众出行了。”刘高产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