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面向现代化强国的教育体系
——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分论坛侧记
见习记者杨 森
改革兴豫
10月16日~17日,类型教育、数智治理、体系建设、国际合作——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系列分论坛举行。与会嘉宾在交流研讨中凝聚共识,一致认为面向未来三十年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构建教育现代化新格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
类型教育:按下人才培养加速键
当前,建设类型教育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强我国高层次人才核心竞争力。在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建设现代教育体系——新时代类型教育的历史方位与未来方向”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面向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开放、融合、多元的类型教育体系,完善类型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类型教育人才培养载体,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我们对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这么迫切。”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于在线报告中指出,要加强重大应用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机融于一体。
“如果没有良好的本科教育,就很难进入好的研究生教育。”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DavidCardwell于在线报告中说,教育机构的决策应该符合学生或年轻人的最大利益。非常多中国学校在迎来变革,我个人有参与到上海、合肥、南京、北京一些学校的建设,他们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形式。
新时代下,应用型本科教育该往何处去?常州工学院院长汤正华认为,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学科,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强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打造高水平、特色化的应用型本科教育。
“类型教育可逐步改变我国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储备不足的现状。”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关志伟围绕该校实践探索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中高本硕”贯通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和机制,破解产教融合难题,提升应用型技术大学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家教育企业,我们是产教融合的好范例。”重庆新鸥鹏教育集团董事长杜积西认为,产教融合的核心是场景融合,要求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学校+工厂”的整体设计。
论坛期间,枣庄学院、中化集团、中国船舶、中国电子有关负责人分享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案例,参会代表围绕“面向‘十四五’——类型教育新格局”主题开展深度对话。
数智治理:激活教育创新启动器
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把数字化、智能化推向了时代的风口浪尖。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数智治理——‘十四五’规划与数智治理体系”分论坛上,如何利用数智治理推动决策变革、激活教育创新、引领未来发展,是与会嘉宾热烈关注的问题。
“从数字化到数智治理是必然途径。”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副所长王崇骏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数字经济时代已然来临,要以新基建为契机,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城市“数字底座”,全面打造“数字政府”,发展城市“数字经济”。
“我们希望用人工智能提高学习效率。”中国大数据应用联盟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主任刘鹏指出,要重视人工智能与智慧决策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治理能力、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产、学、研、创等要素深度融合的高等教育模式。
“大数据正在快速改变教育。”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认为,开展智能院校研究,为高校规划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必须打破“数据孤岛”,逐步形成数智治理大学的格局。
“高校要做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行者。”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指出,高校要以“十四五”规划为切入,共建高校智慧决策系统,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论坛发布了智慧学习工场供应链——“5G+8K+酷开云+智学云”视显课程系统,分享了两个数智治理教育创新案例:“打造面向学生需求的在线课程平台”“打造开放共享的数字化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论坛期间,参会代表围绕“灯塔引领——未来智能社会创想”主题开展深度对话。
体系建设:迈向产教融合快车道
在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迈向高阶——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机制建设与创新”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新基建”掀起发展热潮背景下,需要以高水平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支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需求,面向产业现代化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类型教育体系。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培养模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然成为培养的主力军。”黄淮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先省提出,应用型高校要坚持创新引领、特色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双师队伍,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关于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工作,他认为,要推进授权点审批机制改革,深化招生计划管理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类型教育体系建设。
“我们需要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体系。”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罗琳围绕该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提出要围绕校企合作、结合创新创业方法,建设复合型课堂,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产学研融合体制机制创新。
中核集团核工业大学房山校区党总支书记章超结合该校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依据、总体思路等方面,提出要整合课程资源、加强基础学科教育、细化课程内容、开发前沿课程、强化跨学科培养,促进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第五届工程教指委秘书处有关负责人围绕“产教融合——高水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机制”主题开展创新案例分享,与会嘉宾以“迈向高阶的关键——机制创新”为主题开展深入对话。
教育国际化: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在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开放合作新格局——国际应用技术教育创新网络与‘走出去’”分论坛上,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学术组织的专家学者、官员、企业家,通过线上线下平台,针对推动教育国际化、深化应用技术教育创新网络、开展国际合作等热点问题各抒己见。
“教育的全球化是一个趋势。”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长孟庆国指出。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出发,他提出,高校要深化教育国际化理念,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两翼协调,大力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全面提升办学能力;国家要健全对外教育援助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强化宏观指导,推广成功经验,在教育全球化进程中作出中国贡献。
“让我们共同致力于国际化战略发展,共同开发更多的交流项目。”芬兰坦佩雷应用科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CaritaProkki于在线报告中展示了芬兰双轨制教育体系和该校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思考,表达了与中国高校开展线上合作、开发线上课程的期望。
“教育必须能够使人们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德国北黑森应用科技大学副校长MichaelNamokel于在线报告中说,技术变革背景下,未来教育需要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客观条件,探讨教育与智能系统和虚拟现实深度结合的方式。
论坛发布了培生全球学习者调查报告。河南中医药大学、爱尔兰卡罗理工学院、美国普文农工大学、芬兰坦佩雷成人教育中心有关负责人分享了创新案例:国际合作的多样化实践,与会嘉宾围绕“线上学习——国际合作新格局”主题开展深入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