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铁饭碗”
记者 梁灵芝 通讯员 刘丽丽
金秋九月,是收获的季节。
这一天,童书蝶和往常一样给家人做好早饭,送孩子到村里的小学上学后,便到村集体经济厂房上班。
童书蝶家所在的任集村地处新蔡县陈店镇西北三公里处,是县建档立卡贫困村。2018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新蔡县泰源服饰有限公司入驻了该村的集体厂房。泰源服饰的老板名叫谢双印,是新蔡县陈店镇人,以前在广东省东莞市服装厂做车间主管,后在新蔡县恒源制衣厂做车间主管,有丰富的制衣经验和人脉资源,2017年底他返乡创业,创办了泰源服饰有限公司,主营外贸加工,生产的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等。2019年,该公司的营业额达400万元。
泰源服饰为附近乡镇40多名村民创造了就业岗位,建档立卡贫困户7人,童书蝶就是其中之一。
9月7日,笔者走进泰源服饰生产车间,只见工人正在裁剪、缝纫、熨烫,有条不紊地赶制黑色运动裤。缝纫机的“轧轧”声此起彼伏,偶尔几声打趣的笑声,让车间充满了活力。
童书蝶因婆婆重病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婆婆生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2017年她的孩子又生了一场大病,丈夫在湖北务工,每个月微薄的工资仅够孩子的医药费。2018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童书蝶成为泰源服饰的第一批工人。
“在家门口打工,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人,啥都不耽误!”眼下,童书蝶剪裁、缝纫样样精通,已经成为车间的骨干,每月能收入两三千元,“车间就建在家门口,家里有事随时都能回家。活是计件的,只要你勤快,就能过上好日子。”
陈店镇党委书记陶玉丽介绍,村集体经济是稳定脱贫、巩固脱贫成果、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措施,实现了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走出了一条由政府引导、群众增收、企业增产、多方共赢的脱贫新路子。目前,陈店镇有11个村入驻了泰源服饰这样的企业,村民有了家门口的“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