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10日
一个贫困户的“家庭座谈会”
记者 田 久 通讯员 朱晓吾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近日,笔者到汝南县老君庙镇老胡庄村采访,发现该村张湾六组贫困户王天喜一家人围拢在一起,正在召开一次别开生面的“家庭座谈会”。
  怀着好奇心,笔者走进了王天喜的家中,聆听他的“家庭座谈会”。
  “一句话,去年家庭经济收入再创新高,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对着自己算了好几遍的账本,王天喜兴奋地向家人宣布。
  贫困户王天喜全家五口人,1名劳动力,9亩耕地。他家主要的致贫原因是疾病。其母亲患长期慢性病,妻子患智力障碍症,女儿、儿子正在接受学前教育。因家庭老弱病残,王天喜本人又不能外出打工,全家人主要依靠9亩地和他在家门口打零工维持生活。2017年,全家人均纯收入只有2422元,是全村典型的贫困户。
  2018年,王天喜家被镇政府和村委确定为贫困户。一年来,王天喜在党的扶贫政策帮扶下,家庭收入明显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方面:包括夏、秋两季种植收入,全年共计收入2.1万元。打工收入方面:主要在家门口打零工,全年在家门口打零工收入6400元。各类补贴方面:全年共领取补贴款8793元。其中,领取粮食直补资金761元,种植优质花生奖补资金990元,女儿、儿子学前教育资助600元,领取低保救助金4992元,县财政为他家五口人每人每年代缴2018年新农合参合费900元,县财政为他家代缴意外保险金和大病补充保险金550元。另外,社会捐赠120元。2019年,全家经济总收入达到36313元,除去全年生产性支出11100元,家庭纯收入25213元,人均纯收入5042.6元,较2017年的人均纯收入2422元增长1倍多。
  这一串串、一组组数字,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户的关爱。王天喜感慨地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年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还是党的扶贫政策好啊!”
  在家庭座谈会上,王天喜的母亲和妻子因病说话吐字不清,喃喃地说道:“谢……谢……党的……好政策。”
  通过扶贫,虽说收成满满,但王天喜也不忘居安思危。他在认真总结去年得与失的同时,积极谋划今年下半年的家庭发展大计。
  “家庭纯收入不过2万多元,在我们村就算是贫困户了。”王天喜告诉笔者,“这要放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以前就光讲种地,收成也不高,仨核桃俩枣,种几亩地就那么点儿事,全在心里,用不着开什么‘家庭座谈会’。现在不一样了,通过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我们贫困户真是应享尽享,得到了不少好处。最重要的是,生活有了指望、有了依靠,现在是不愁吃、不愁穿,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谈起下半年的计划和打算,王天喜信心满满地说道:“俺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想,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在下半年里,我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勤劳脱贫致富,当贫困户不是光荣的事情,政府帮只是一时的,自己干才是永久的。最近,县政府办公室驻村第一书记赵华伟帮俺制定了养殖计划,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业,争取早日甩掉贫困帽,靠实干脱贫致富。”
  过去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如今也时兴召开“家庭座谈会”,这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户的关爱,而且充分反映了贫困户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与王天喜告别后,笔者欣喜地感受到一种变化,那就是昔日“躺在政府怀里等奶吃”的贫困户,如今已经默默地觉醒,转变新观念,步入新时代,开创新天地,实现脱贫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