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06日
绘就“三农”新画卷
——新蔡县推进农业产业化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奠基。

    趁天抢种保丰收。

    人们徜徉在丹参花海。

    奥田电器生产车间一角。

记者 梁灵芝 通讯员 程秀法 李昕

 
  在全市上下喜迎第二十三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之际,日前,新蔡县龟鹿药业智能健康产业园投产了。作为该县今年推进的十大工业项目之一,自2017年立项以来,企业负责人及各级相关领导数百人呕心沥血,先后投资13.97亿元,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考验顺利投产,对推进该县食品药业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食品药业集群集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龟鹿药业实施集种养结合、生产加工、观光旅游于一体、研学游为特色的三产融合,带动了全县1000户贫困户和1500农户养殖中华草龟和梅花鹿,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新蔡县,龟鹿药业、花花牛乳业、麦佳食品集团、未来农牧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带动发展生态种植养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乘着中国农加工投洽会的东风,近年来,新蔡县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新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8.6万亩,常年种植农作物280万亩、粮食作物230万亩,粮食总产连年稳定在8亿公斤以上。近年来,新蔡县将农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立足县情,坚持“四优四化”,推进种养结合和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发展,着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结合土地资源、水资源丰富的地域优势,本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的原则,该县出台各项政策,积极发展培育壮大以优质粮油、生态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优质蔬菜、生态农业为主导的农业支柱产业,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优质畜禽生产加工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先后建立了关津乡和黄楼镇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关津乡牛湾千亩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余店镇东王庄未来生态有机蔬菜基地、砖店镇大宋庄产业扶贫孵化基地、孙召镇大马庄村千亩供港绿色蔬菜基地等50个特色种养基地。其中,余店镇东王庄村、砖店镇大宋庄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麦佳食品集团3000亩绿色供港蔬菜基地和未来能源公司2000亩有机蔬菜基地已成为闻名远近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供应基地。围绕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经济作物、蔬菜、瓜果、中药材等产出效益高的作物面积,围绕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蔬菜、优质水稻、优质花生、优质白芝麻、优质食用菌、优质中药材、优质草畜、优质林果(金果梨)、生态水产品,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全县共建立优质小麦80万亩、花生40万亩、瓜果蔬菜22万亩、水稻6万亩、芝麻10万亩、林果1.2万亩。2019年,新蔡县被列入全省优质花生基地、优质草畜(优质肉牛、优质奶牛、优质饲草)、优质食用菌基地。
  农业生产,养殖是大项。新蔡县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大力发展畜牧业,猪、牛、羊、禽四大畜禽饲养总量大幅度增长,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建成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356个、肉牛规模养殖场28个、肉羊规模养殖场11个、规模养鸡场19个。新蔡县瑞亚牧业、豫信瑞亚牧业和谷裕实业成功创建河南省美丽牧场(全省100家);新蔡技源种猪和谷裕实业成功创建全国标准化规模示范场。目前,全县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达到10.2万吨、4.2万吨、3.2万吨,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在40%以上,畜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上接第一版)突出促融合,着力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近年来,新蔡县紧紧抓住被省定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的机遇,按照“一产为基、二产为业、三产为翼”的总体思路,在未来能源、麦佳食品、莹坤薯业、吧得食品等公司进行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了各自融合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拉长了产业链、拓宽了产业范围、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指导、支持花花牛乳业、莹坤薯业、麦佳食品、金元科技等涉农企业发展和延伸产业链,采取多种合作模式,让广大农民参与生产和经营,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
  经过精心培育,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新蔡桂柳牧业、花花牛乳业为龙头的畜禽产业集群,以麦佳食品为龙头的面食品产业集群,以莹坤薯业为龙头的薯品产业集群,以顿岗大米为龙头的米品产业集群,以未来生态循环农业园为龙头的生态观光休闲农业产业集群。莹坤薯业产业化集群、麦佳面业产业化集群等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未来生态农业园”“麦芽香”等1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现代农业综合体,形成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业态。
  2020年第一季度,新蔡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814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9852万元,畜牧业产值114643万元,渔业产值5865万元。第二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3358万元,可比速度0.4%,其中,农业产值240544万元,林业产值2496万元,畜牧业产值200525万元,渔业产值6215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33577万元,可比速度7.6%。
  为给县域经济引入活水,近年来,该县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并将招商引资作为工业经济发展和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关键举措,紧盯主导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招大引强、招新引先,推动招商引资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佳诺威木业、奥田电器、桂柳牧业、华丝服装等一批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先后落户新蔡,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着今年4月浙江锻压机床、中艺户外等重点项目的落户和开工,更多工业企业落户新蔡,将为该县经济注入新的强劲动力,推动该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多种粮 种好粮 为粮食安全贡献新蔡力量

  尽管今年春季遭遇旱情,90后”新生代农民刘亚飞种植、托管的夏粮依然获得了平均亩产500公斤的好收成,比周边农户普遍高出100公斤。总结种粮经验,他说:“科学种植,规模集约种植管理,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
  近年来,为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蔡县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赋予耕地承包者和农业经营者“定心丸”,加快实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49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3%。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4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14.9万户。
  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金融扶持,积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2019年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中央、省财政扶持资金3000万元;余店镇东王庄村和砖店镇大宋庄村成功申报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花花牛乳业集团公司被批复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2017年以来,采用“四位一体”融资模式,累计向全县494家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7600万元。目前,全县发展农业企业226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598个,种养大户1200户。
  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劳动力素质不高这些问题,曾是新蔡县农业生产中的短板。该县积极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选用优良品种、滴灌微灌技术,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牢筑农业发展基础,补上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小农水工程、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效节水示范灌溉等农田水利工程,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该县把建设高标准农田、稳定和提升粮食产能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列入全县重点工作和重点扶贫项目,严格落实属地和主管责任,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和不利因素,形成县、乡、村齐抓共管的格局,目前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13万亩,逐步实现了全县农业生产旱能浇、涝能排、路相通、沟相连、田成方、林成网,极大改善了生产条件,为全县农业稳定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强支撑。
  2020年麦收期间,余店镇万亩高标准农田里,农机往来驰骋,丰收的景象在央视多个频道直播,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获得全国关注。在筑牢生产根基的基础上,新蔡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实现了粮食产量稳中有增。今年全县夏粮(小麦)种植129.32万亩,平均亩产440公斤,总产5.722亿公斤,已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60.56%,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把放心食品 装进千家万户的“米袋子”“菜篮子”

 
  9月2日,关津乡牛湾村千亩水稻种植基地里,早稻已经收割完毕。鑫顺农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彭东文正在打包“卧虎桥”大米,准备带到中国农加工投洽会展示展销。今年,他的大米获得了绿色产品认证,价格也比去年卖得高了。彭东文是牛湾千亩水稻种植基地的种植大户,他的水稻种植得到了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质量价格都得到大幅提高。
  彭东文是该县实施绿色兴农战略的数千直接受益者之一。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县积极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把蔬菜、畜产品等“米袋子”“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全力抓好生产、保障市场供给。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聚焦农业绿色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及高新农业技术环保实用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互促互进。突出绿色生产,重点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绿色生产技术,改善蔬菜品质、提升产品竞争力,并认真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目前,全县发放农产品合格证9000张,保障了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在持续抓好农作物秸秆禁烧的同时,大力推广秸秆还田、过腹还田、青贮氨化、食用菌种植、秸秆沼气、秸秆发电等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全县年产农作物秸秆134.60万吨,综合利用量121.3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0.12%。加大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力度,净化农膜销售市场,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应用水平,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3.9%,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
  通过几年努力,新蔡县“三品一标”申报认证数量位居全省县级前列,至目前,为全县56家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12个,申报认证面积43.571万亩。新蔡顿岗大米、新蔡甘薯、新蔡莲子被农业农村部纳入2019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莹坤薯业的甘薯淀粉、顿岗“水晶3号”大米、“手酿一号”蔡洪坊酒、“黑土崖”香油等一批质量好、品质优、有品牌、叫得响、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优势农畜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走上了全国居民的餐桌。

建设美丽家园 留住乡愁留住根


  时代在变,但凝结家乡人心的乡愁却没有变。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的富足和生态环境的幸福感。在砖店镇大宋庄,村民们的这种幸福感就在很多地方得到了体现:生活用水清洁,做饭烧火用沼气,粪污集中治理,家家都通水、电、路、网,种花养鱼跳广场舞,出门上班有钱挣。
  大宋庄村民这样的生活状态,与地处大宋庄村未来农业产业孵化基地和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探索有很大关系。近年来,新蔡县紧紧抓住被定为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县的机遇,依托河南未来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来农业),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探索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未来农业依托两个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流转2000亩土地,建设蔬菜大棚400座,成为贫困户蔬菜种植孵化基地,统一收集养殖场户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污,采取“分散式收集、集中式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模式,将周边半径7.5公里范围内的畜禽粪便、种植秸秆等通过车辆和管道输送到处理站,将畜禽粪便、秸秆等混合作为厌氧发酵原料,水肥一体化管网等设施对再生能源进行综合利用。几年来,先后回收处理畜禽粪便31万吨、秸秆5万吨,资源化利用率在98%以上;年示范带动贫困户种植蔬菜1200户,户均纯收入在15000元以上;吸纳当地4100劳动力就业,年产值1.5亿元。目前,未来农业累计申报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6个,申报认证面积1.1万亩,已发放农产品合格证2600张;未来“蔡食源”樱桃番茄被列入河南省知名农产品目录。
  未来农业田园综合体,就是该县“农废处理、资源转换、种养优化、环境改善、食品安全、绿色发展”的典型范例,这种模式从根源上解决了农村“脏乱差”现象,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全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838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2.6亿元,用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设施设备建设,其中PPP项目1.4亿元用于畜禽养殖粪污和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废弃物处理利用。已建成5个农村废弃物处理资源转换站,每个农村废弃物处理资源转换站可处理半径7.5公里范围内的畜禽粪便(年出栏20万头猪当量)、12万亩种植秸秆、厕所污水、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带动周边1000亩设施大棚及20000亩大田种植。
  在广大农村,人们通过推进“三清一改”“万村千乡工程”“四美乡村示范村”项目建设实施,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大力整治,整治废旧坑塘种下莲藕,清除陈年垃圾种下樱花格桑花,画上婉约的墙体画,题上唐诗宋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把乡村扮得更加美丽。
  “先富口袋、再富脑袋,精神生活也要跟上!”砖店镇周寺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喜说。在20世纪90年代,刘玉喜就带头在村里创办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收入节节攀升。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他与村“两委”班子一起,致力改善村容村貌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将周寺村打造成了“全国文明村镇”。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有“颜值”,还要有“内涵”。近年来,新蔡县着力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覆盖面和实用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涵育营造文明乡风,广大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涌现练村镇大庄村、孙召镇大吴庄村、砖店镇大宋庄村、李桥回族镇狮子口村等一批“美丽乡村”。
  农业发展,需要激情、活力和智慧。昔日的退役军人、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他们领办创办了一大批充满活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结合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扎实开展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暨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种植养殖产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雨露计划”、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为乡村振兴贮备了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种植养殖能手。青年企业家张志良、王振峰、谷未来和青年农民刘亚飞等一批有志青年,成为该县返乡创业的“明星”。
  “幸福路上不落一人!”这是新蔡对全县百姓的庄严承诺。2017年以来,在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该县探索延伸树立“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保、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业有所兴”,举全县之力实干干实,让贫困百姓实现了“幸福转身”,也实现了从“洪水招待所”到大美生态水城的蝶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生活的新起点。站在两个“百年”目标交汇点上,新蔡人民正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向着“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乡村振兴蓝图开始了新的奋进。

本版文字:梁灵芝 程秀法 李昕
本版摄影:宋超喜 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