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31日
贫困户抱团养鸡谋富路

记者 田久 通讯员 杨贺


  胡小锋是平舆县万金店镇黄庄村人,因病于2017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身材瘦小却不甘贫困,一直有个致富梦。村里帮扶队员积极与他一起出谋划策,为他量身打造发展规划。当得知他的一个亲戚在安徽养鸡发家致富时,村里就劝他去安徽亲戚家拜师学习养殖技术,回来后搞养殖业。胡小锋犹豫不决地说:“搞养殖得一笔不小的开支呀。”村里负责人告诉他:“你只管把养殖技术弄精通,其他的不用管,由村里给你想办法。”
  就这样,胡小锋去了安徽亲戚家,跟着亲戚学习养鸡技术。如何搭鸡棚,什么时候给鸡放风,什么时候给鸡防疫,如何搭配饲料……事无巨细,胡小锋都亲力亲为。亲戚是真心实意地帮,胡小锋是全心全意地学。很快,胡小锋就对养鸡技术了然于胸。
  不久,胡小锋信心满满地踏上了回家创业的征程。回到家,村里积极为他申请了4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胡小锋又是买鸡仔,又是买饲料,忙并快乐着。由于他自己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再加上老母亲有病,人手不够顾不过来,第一批进的2000只鸡仔因为来不及放风而闷死了一小部分,着实让胡小锋懊恼不已。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喂养,第一批鸡终于出笼了,除去成本,他足足赚了1万多元钱。
  一切用事实说话。一直关注胡小锋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人员看到他养鸡赚了钱就纷纷为他宣传,同时鼓励村里的其他贫困户向胡小锋学习,也搞养殖挣钱。
  胡小锋爽快地答应了。人手多了,就要扩大规模,原先盖的鸡棚只能装下四五千只鸡,他们又在村里帮助下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合伙搭建了新鸡棚,购买了鸡仔,规模一下子扩大了两倍,足足能装下8000只鸡。
  就这样,胡小锋带领村里的4户贫困户在养殖的道路上一路前行,由于他们养殖规模比较大,进鸡仔、疫苗、饲料相对比较便宜,为他们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村里、镇里积极为他们搞宣传、跑销售,一些规模大的鸡经销商都是开着大车来购买。
  “我们一般一批次进8000只鸡仔,一只鸡刨去成本可以净赚5块钱,一年每户可以净赚4万多元,已经早早达到脱贫标准了。”胡小锋自豪地说。
  胡小锋不仅帮助自己村的贫困户发家致富,周边余营村、茨园村的贫困户也慕名而来向他学习养鸡技术。胡小锋毫无保留地手把手教,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发了家。
  “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们不能坐享其成,也得靠我们自身的努力闯出一条致富的路来。”“习主席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靠自身奋斗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才最有滋味呢!”贫困户七嘴八舌,幸福的微笑挂在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