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王勇闫小伟)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做好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工作,近年来,平舆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在文化旅游系统内,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团等公共文化阵地以及部分景区景点,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巧妙融入日常工作,因地制宜,创新思路,走出了一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路子。
平舆县文化馆坚持把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抓手,持续发力,把少儿艺术免费培训活动打造成品牌活动。该馆连续5年开设了少儿舞蹈、声乐、书法、美术、器乐等免费培训公益课,已经培训学员1000多人次,此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开展少儿培训,该馆发动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录制课程开展网络培训。该馆每年都举办器乐、舞蹈、朗诵等门类的少儿才艺大赛,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平台。
深入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平舆县文化馆继续组织省、市级非遗项目丝弦道、剪纸技艺、香包制作技艺传承人走进平舆一高、杨埠中学、平舆实验中学等学校,开展展示展演活动,激发未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平舆县文化馆还制作了41项省、市、县级非遗名录项目展牌,先后深入上河城景区和蓝天·芝麻小镇及各中小学校进行展览,增长学生的知识。
平舆县图书馆是平舆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窗口,也是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多年来,该馆着力营造“书香平舆”氛围,重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围绕“书香平舆”主题,掀起少儿阅读热潮,线上线下齐发力,千方百计吸引学生爱上阅读。
平舆县图书馆利用一年一度的“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推出少儿图书系列书目清单,引导未成年人远离网吧和手机,爱上阅读。
开展网络专项治理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文明、清朗、绿色的网络环境,为未成年人筑起思想道德“防火墙”。近年来,平舆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县教育部门,开展网络专项治理、“扫黄打非”入校园、暑期网吧“护绿”等活动,在校园内通过宣传展板、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讲解相关知识,增强学生远离不良信息、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此外,平舆县挚都民俗文化博物馆每年利用“国家博物馆日”和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学生进馆参观学习,让学生与接触文物,学习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平舆县丝弦道非遗保护中心(原平舆县剧团)扎实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将戏曲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戏曲文化,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学生不仅近距离观看了戏曲表演、了解了戏曲知识、感受了该县非遗剧种“丝弦道”的独特魅力,还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戏曲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