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10日
小山村 大变化
——泌阳县马谷田镇河南村采访手记
   记者 巫兵 吴波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8月6日,记者冒着酷暑,走进了泌阳县马谷田镇河南村,站在村委会的位置向四周望去,山下的果树和周边的人家尽收眼底。“余书记,今天我们来主要想了解一下近年来河南村的发展状况。”记者和马谷田镇河南村党支部书记余永立寒暄过后,就直奔主题。
  眼前这位黝黑的泌阳汉子,个子虽然不高,但眼神中透露着坚毅,作为河南村的领头人,余永立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一边积极联系项目,一边尽快让项目落地生根。
  该村除了传统的梨、桃等果树种植之外,还积极引进污水粪便处理项目,该项目很快建成并开始运营,日后将会为该村带来清洁能源的循环利用,真正实现生态治理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远远看去那白色的沼气存储罐、黄色的垃圾降解罐在山坡上格外引人注目,未来这将是该村及周边村的生活能源供应中心。
  石英石加工扶贫车间就在不远处,余永立一边介绍,一边带领大家走进车间参观生产的各个环节,为了防止高温中暑的原因,上午工人们没有开工生产,我们看到那晶莹剔透细沙状的石英石粉状产品,被一大包一大包堆垛在仓库里。“这一包就是一吨多,大的可以装近两吨。”年轻的车间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些材料是生产人造大理石的原材料,现在一吨价格在700多元,这两天就可以发货了。”
  旁边的几个工人正趁着生产空闲,修理维护生产设备。看完扶贫车间,记者又马不停蹄赶往香菇大棚里去采访,香菇产业是泌阳县农产品发展的支柱产业,河南村及时抢抓机遇,鼓励村民搞活香菇培育这一优势产业。“一袋菌棒成本在2.5元左右,稍微上点规模的种植户弄个1万多袋,年收入不就上去了。”说起香菇种植,余永立自信满满。多种生产模式发展,搞活农村经济,因地制宜增加农民收入才是脱贫的关键因素。 
   村委会旁边的山坡上,是村民余忠德承包种植的果园。余忠德向记者介绍,当初承包了30亩,发展到现在200多亩,种植有油桃、丰水梨等6个优质品种。据了解,丰水梨这个品种含糖量很高,口感极佳,而且没有果渣,很适合老人和孩子的口味儿。“去年收入有20多万元,还算可以。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再加上前段时间雨水多的原因,油桃产量受到了很大影响。”余忠德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今年的梨收成还行,由于疫情原因,销售没有往年好。”为了解决水果储存的难题,余忠德还投资十几万元建了一个冷库。作为该村的果树种植行业,这一直是他们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
  挑战和机遇并存。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也催生了新的行业崛起,“直播带货”成为新的销售模式走入了河南村。从余永立口中得知,他们村有一对夫妻做起了“直播带货”,现有粉丝量几十万,是当地的“网红夫妻”。这一说,大家迫不及待地赶往“网红夫妻”家看一看,不巧的是夫妻二人被邀请去正阳县了。虽然未能见到这对夫妻,但从他们的直播间和仓库里看到各式各样的待售商品时,就知道这对“网红夫妻”是有多么忙碌。“下一步,村里准备想办法成立电子商务中心,邀请夫妻二人加入,利用他们的人气为本村的优势产品拓宽销售渠道。”余永立又“打”上了这对“网红夫妻”的主意。
  谈起河南村未来的发展,余永立说:“我们村打算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实施,打造一个集游玩、度假、娱乐于一体的休闲生态观光中心。”
  采访结束时,记者看着山坡上一排排果树郁郁葱葱,远处的项目工地上一派繁忙的景象,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幅乡村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