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付建强 文/图 好男儿逐梦军营 扛起荣誉连队牌匾 战旗方队擎旗手 立功喜报送到家
有这样一名战士,在强军思想引领下,砺剑精武,千锤百炼,成为一名响当当的精武标兵。
他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军梦想,练就了一副“钢肩”“鹰眼”“铁腿”,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战旗方队,肩扛荣誉战旗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他由于军事素质过硬,演训比武多次夺魁,先后获得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优秀带新兵骨干”等荣誉。
他是解放军某集团军某旅一营二连“伍先华班”第34任班长刘政康。
老家在河南省平舆县的刘政康身材健硕,声音低沉,目光刚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沉稳和干练。7月中旬,记者来到皖东腹地的高骊山下某集团军“军事训练先锋连”“伍先华班”采访。
“当兵就当能打仗的兵,当兵就当能打赢的兵。”谈起在军旅生涯中近8年的成长“密码”,刘政康的话语铿锵有力。
刘政康的爷爷是一名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爷爷那闪亮的军功章、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给幼年时代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立志长大了要参军。
2012年12月,高中毕业的刘政康带着青春的梦想应征入伍,走进了军营。
上连史课、参观连荣誉室、在连旗前照相、观看老兵训练表演……刘政康清晰记得新兵入营时的情景。
单杠只拉了几个;武装5公里越野,跟不上队伍;手榴弹投不远……新兵训练第一次摸底考试,刘政康的成绩不及格。这对他打击很大。
那天夜晚,他独自站在操场上,流下了失落的眼泪。他在心底默默告诉自己:自己选择的路,再苦也要咬牙坚持下去。
苦心人,天不负。从此,倔强的他开始了高强度训练。别人跑5公里,他跑10公里,别人5时30分起床,他就5时起床,晚上他还加班训练。
训练场上,人们看到他总是最刻苦的一个,日复一日,成绩也在不断进步。最终,他的总成绩在新兵团里排第2名。
那一刻,他激动不已,所有吃过的苦、流过的汗,都化作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爬战术、过云梯、打实弹,一步步练心练胆;野外驻训、实兵演习,加钢淬火,刘政康脱胎换骨。后来,由于成绩优秀,多次代表连队演训取胜,是连队公认的“小老虎标兵”。
“刘政康给我的印象是训练刻苦,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和狠劲,一步一步成长为优秀士兵,这主要源自他对部队生活的热爱和对荣誉的追求。”连部指导员袁洪强说。
刘政康所在的二连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
战争年代,二连能征善战,两次被评为“硬骨头六连式连队”,涌现伍先华等著名杀敌英雄,和平时期被授予“军事训练先锋连”称号。20世纪60年代初,该连副连长郭兴福创造的“郭兴福教学法”,至今闻名全军。
时光荏苒,旗帜飘扬,本色不变。半个世纪以来,该连“人人争当郭兴福、个个练成小老虎”的连魂,成为激发官兵刻苦练兵的动力。
2013年2月,刘政康代表单位参加集团军3个月的侦察兵集训,在结业考核中成绩是新兵第一名,被表彰为“优秀侦察兵”。2014年2月,参加教导队集训,带领连队勇夺比武第一名,获得“优秀学员”荣誉,并火线入党。
刘政康入伍的时候,就一直受“郭兴福教学法”的熏陶,他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很大发现,然后就把自己所学以多种灵活的方式向受训者传授,让他们以最短时间、最高效率提升训练成绩。
他在担任连队120教学组长时,敢于打破传统大锅煮的训练模式,科学编组,确保120小分队能做到“三能”:人人能检查校筒,人人能计算标尺,人人能排查安全隐患,极大提升了小组搜索与指示目标的效率。
2015年下半年通过实战比武,刘政康当选班长,是当时连队里最年轻的班长。2017年10月,他又凭借自身过硬的军事素质,担任二连“伍先华”班第34任班长。
伍先华班是个尖刀班。伍先华在20世纪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
“在刚当班长的时候,自己感觉还是比较吃力的,因为这是一个由骨干士兵组建成的一个班级。以前自己只是一个军事训练成绩突出的尖子,对日常的管理、教学没有经验。”刘政康坦言。
为此,他在担任班长之后,就给全班立下了一个目标:优秀是及格,第一才是标准。
作为连队“伍先华班”班长,他平时注重研究步兵分队战斗战术,数次带领“伍先华班”高标准完成各项演训任务。
在跨越2018实兵对抗演习中,他带领尖刀班成功为后续穿插分队开辟胜利通道,被评为演训先锋个人,所带班级也荣立集体三等功。
2019年旅创破纪录比武,他带领小组新获全旅120反坦克火箭专业测定距离,运动中射击、远距离射击等4项比武纪录,实现“大满贯”。
他是一名优秀的班长,更是一个“硬汉”。2018年在一次障碍训练中他不慎从高处摔落导致右肩锁骨骨折,为了连队的荣誉,他毅然代表连队参加教学法考核。
为突破自我,他起早贪黑,刻苦钻研,当别人进入梦乡时,他依旧在研究教学法;当别人还在酣睡之际,他还在钻研。遇到不懂的,他请教别人,并上网查阅,数十个日夜的工作,手写资料一大堆。最终,获得集团军“优秀四会教练员”荣誉。
从大项演习到日常训练,他和他带领的班总是冲锋在前,扛起了荣誉连队的牌匾。
“现在无论什么课题,我都可以从容地去施教、去主训。”刘政康说。
连队指导员徐子龙说,刘政康善于学习,爱钻研,能吃苦,有血性。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他个人的努力和组织的培养,还有部队这个好平台。
2019年1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阅兵,刘政康终生难忘。上午10时59分,刘政康作为战旗方队的擎旗手,肩扛“王克勤”荣誉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用时72秒。
为了这72秒,刘政康经历了一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刘政康所在的旅有49面荣誉战旗,每一面战旗背后都有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王克勤”荣誉战旗就是其中的一面。
当时,刘政康右肩锁骨打了一块钢板和8根铁钉,在得知旅里的荣誉战旗将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时,他一再争取,最后几经筛选通过了单位的初选。
之后的训练非常艰苦,每天18个小时高强度训练,他站军姿数小时不倒,练眼神几十秒不眨,帽线、枪线、手线笔直,动作十分标准。
在进行军姿训练的时候,他因为锁骨上的伤,身体总是习惯性的抖动,为了不受影响,他用针倒插在自己的衣领上,让自己时刻保持挺直的姿态,一站便是一天。
千琢璞为玉,百炼铁成钢。刘政康与另外两名战友成功“晋级”,带着荣誉战旗,来到了朱日和阅兵村,接受更高级别的挑战。
到阅兵村才知道,阅兵村共有200面战旗,但最后只有100面战旗能够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角逐更加激烈。刘政康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他知道扛起的不仅仅是一面旗帜,还有责任和荣誉。
他所在的战旗方队训练科目以军姿和擎旗为主,标准就是保持两小时不晃动,军姿不变形、无明显晃动,眼神要在40秒以上不眨眼,拿着战旗还要保持肩膀和手线整齐。
从清晨到黄昏,在炙热阳光的照射下,汗水打湿衬衫,帽檐下的额头与日晒的脸庞产生“色差”,脸上形成了泾渭分明的黑白交界线,他戏称烈日下的“阅兵脸”。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经过三个多月的训练,他表现出色,两次获得“阅兵训练标兵”荣誉,最终通过选拔,带着“王克勤”荣誉战旗,成为阅兵式战旗方队光荣的一名擎旗手。
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刘政康手持荣誉战旗,以昂扬的姿态站在充满荣誉和胜利的战旗方队,气势如虹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受阅一次,一生光荣。这是一种荣誉,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庄严而光荣的时刻,也会把这种阅兵精神继续传承下去。”阅兵结束后,刘政康说。
平舆县建业城21号楼前热闹非凡,刘政康所在部队领导辗转数省为他家送去一份“特殊”的大礼——立功喜报。
1月8日,解放军某集团军某旅领导带领机关人员,赶在春运前夕从部队驻地出发,历经数百公里,深夜抵达平舆县。
1月9日上午,他们与驻地武装部、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和当地电视台,共同将二等功喜报送到“国庆受阅标兵”刘政康的家中,并送去一块金灿灿的“二等功臣之家”光荣牌和慰问金。
上午9时许,军地送喜报队伍在刘政康家单元楼前举行了送立功喜报仪式。平舆县武装部、平舆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领导相继发言,并送去慰问金。部队领导宣读了刘政康的立功通令并颁发“二等功臣之家”的牌匾和感谢信。
在仪式现场,亲友、社区群众纷纷前来围观祝贺,拿出手机拍照、录像,现场喜气洋洋。
“曾经的路曾经走过,曾经的苦没人懂得,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着……输过败过我何曾怕过,前进的脚步依然执着……”这是刘政康最喜欢的一首歌曲,而这首歌曲就如同他军旅生涯的真实写照。
“通过近八年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远远不够。我还要向爷爷学习,向伍先华老班长学习,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不怕牺牲,敢于亮剑,努力实现军人的最大价值。”刘政康激情满怀地说。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如今,刘政康所在二连营房大门屹立的“郭兴福”的金色塑像,鼓舞着一个又一个像刘政康一样嗷嗷叫的“小老虎”拼搏进取,实现梦想。
梦想已扬帆远航。他坚信,青春会因坚守而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