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张四喜:一心为民的科技特派员

记者 刘仁忠 通讯员 朱晓吾

  张四喜,河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中共党员,汝南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兽医师,汝南县拔尖人才。1990年至今,一直工作在汝南县畜牧战线上,一干就是30年。
  2018年8月,张四喜作为第一批县级科技特派员,被派到汝南县三桥镇野猪岗村开展工作。几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扑下身子、一心为民,把科学技术传授给千家万户,把汗水洒在野猪岗村,把心血倾注在群众脱贫致富上,把科技论文写在牛棚羊圈里,把科技扶贫扶到贫困群众心坎上。他白天工作,夜晚撰写论文,先后在《中国兽医杂志》《中国养羊杂志》《中兽医医药杂志》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编撰出版专业论著6部,获得科研成果奖5项。

把汗水洒在野猪岗上

  野猪岗村位于汝南县三桥镇西部、宿鸭湖东岸,水草资源相当丰富,发展畜牧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8年8月,作为第一批县级科技特派员,张四喜肩负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怀着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带着技术、项目、责任、梦想,到三桥镇野猪岗村安营扎寨,开展支农工作。
  初来乍到,作为一名基层畜牧科技工作者,张四喜的工作重心就是搞好调研,尽快熟悉村情。每到一处,他通过观察、走访等方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制订畜牧养殖发展计划。他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让广大农民尝到甜头。他说:“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是科技特派员的使命和担当。”

把科学技术传授给千家万户

  农民要致富,必须学技术;农村要发展,科技要当先。为了拓宽野猪岗村群众视野,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提高群众科技素质,张四喜走到哪里,就把科技知识传播到哪里,野猪岗村的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到处留下了他的身影。
  2019年10月,张四喜连续15天在野猪岗村举办精准扶贫培训班。他为群众传授技术时,村委会议室里座无空席。有的群众说:“张特派员讲课俺爱听,通俗易懂又适用。”还有的群众说:“咱村里来了科技特派员,家家户户养殖不作难。”

把科技扶贫扶到贫困群众心坎上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针对群众对科技的强烈需求,张四喜决定用科技助力群众脱贫增收。
  三桥镇野猪岗村残疾人杨勇是全村有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勇全家五口人、三个孩子,其中老大、老二都患有心脏病,不能外出打工,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张四喜了解到杨勇家情况后,于2018年秋天,帮助他制订了发展计划,调整了种养结构,引导他走种草养羊的路子。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杨勇家羊存栏由原来的10只发展到去年年底的140多只。年前除了卖出100多只外,目前羊存栏40多只,收入相当稳定。发展养羊产业,让杨勇一家人吃了“定心丸”。
  “我在养殖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只要打个电话,张特派员就来了。料多少、草多少,他都会讲清楚。张特派员服务真到家,态度好得很。”杨勇逢人就夸。
  在杨勇的影响下,三桥镇乃至全县的养殖户,有的打电话,有的直接求助张四喜。张四喜再苦再累也要传授群众技术,搞好服务。村头巷尾、牛棚羊圈里,都能听到他讲课的声音,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我们科技人员到群众家里指导,解决群众最急、最难的问题,感觉自己很有用武之地。”张四喜说。
  如今,野猪岗村的农民赶着牛羊奔富路,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农家的小洋楼多起来了,农村也美起来了,农民有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植根沃土终无悔,竭尽全力为三农。近年来,张四喜舍小家为大家,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体现了一名科技特派员的执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