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刘孔名先生

程扬

  上蔡的文友说,刘孔名老先生是最懂上蔡文化的人,上蔡文化都装在刘孔名先生的肚子里。这是有事实佐证的,上蔡县陆续注册了15个文化研究团体,少了谁也不能少了刘孔名;外地访问学者来上蔡,要见的人也少不了刘孔名。刘孔名老先生通晓上蔡县的人文地理,对上蔡毗邻的许多县域文化也能如数家珍,而且能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串联起来。
  刘孔名,字梦鲁,1942年生于上蔡县蔡沟农家,幼学早慧,是在耕读传家的气氛里接受启蒙教育的。处于上蔡东乡的蔡沟东岸,看似荒僻,却是明清时期人文荟萃的地方。刘孔名的父亲、叔叔及邻居大伯都是秀才出身,也是名传三县的私塾先生。不幸的是,刘孔名幼年丧父,孤儿寡母历尽艰辛。幸运的是,蔡沟出两位名流,一是王相庄,拜师齐白石先生;二是张瑞轩,民国期间毕业于上海有名的大华艺专。刘孔名小学得遇相庄先生启蒙,师范又得遇张瑞轩面授,筑成了其坚实的文化根底。
  盛世兴文,刘孔名生活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在同代人跟风闹腾时,他钻进书堆里,埋首笔墨中,依从着自己的心性与爱好,守着内心的一方净土,把爱酿成诗,把美绘成画,把奇思妙想发酵成文章。
  刘孔名的书斋很零乱,墙上挂的是书画,案上摊着的也是。笔者不懂画理,不敢附议“内行”的赞语:刘先生的画作如何升值,其身后之名将如何。作为外行看热闹,感到他写的字:个个秀逸如古代仕女,整幅看上去气韵端雅。
  退休后的刘孔名,比之前更加忙碌,主持上蔡文化历史丛书《古蔡风物》《古蔡春秋》《天下重阳源上蔡》研究整编工作,着力于伏羲文化、李斯文化的研究。
  刘孔名老先生,通达文史,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老年诗词研究会理事、市文史资料特邀研究员、驻马店诗词学会顾问。论起上蔡地域性文化发展建设,刘孔名是名副其实的担纲人,也是因为有他,上蔡文化堆垒的“海拔高度”不低于周边任何一个县。
  刘孔名通晓音韵之学,功力超凡,诗文见诸报刊数以百计,对诗文韵律的研究颇有见地。所谓诗学深奥,律乃津梁。《诗律例话》就是刘孔名以自己的独有心得所撰写的诗学力作。
  刘孔名大半生从事文化工作:初任中学教师,曾履职于蔡沟乡文化站,后选进县文化局创作室,先后当选上蔡县第四、第五两届政协常委,第七届、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等,几乎全程参与改革开放以来上蔡县的文化事务。
  近年,刘孔名又倾力撰写了166页的书稿,初名《训蒙文粹》,重点是对古代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弟子规》等旧时启蒙养正的读本进行校注,对现实流行与古代遗留的各类舛误进行更正解析。
  刘孔名从来不乏社会担当。他晚年给自己取号“了然”,就是受有关部门之邀赶活时,连续七日的篆书过劳,加上暑热,一眼盲疾不治,便取“一目了然”之意自我调侃。在数百里黑河污染事件中,他带头为民请命,多次与上游的厂家力争,维护群众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