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绿意盈城
——全市持续推进退耕还林工作纪实

记者 陈诚 通讯员 黑竞颖

  我市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90.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6.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2.6万亩,封山育林11.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各县区,遂平县、正阳县、泌阳县、确山县在退耕还林工作中,从当地实际出发,不仅顺利完成了退耕还林任务,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遂平县 多措并举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为提升森林质量与效益,加快遂平县森林资源培育,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及绿色增长,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遂平县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在西部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增加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不仅改善了该县农村的自然面貌,加速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而且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生态林充分利用山区荒地资源,经过几年的绿化提升,既改善了生态环境,控制了水土流失,又产生了一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地制宜,推广杨树优良品种。遂平县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南北两岗相夹,中东部为平原,构成“一山、两岗、一平原”的地貌特征。该县在树种上选择欧美杨107、欧美杨108、中林46杨,其生长迅速、树体高大的特点适宜做防护林,造林成活率高,是防护林、用材林、商品人工林首选品种。
  层层培训,提高科技含量。该县举办县、乡、村科技支撑培训班,请相关专家现场讲授退耕还林实用技术,使广大基层干部全面掌握工程的基本要求和实用技术,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确保退一片成林一片、合格一片。
  在培育技术上,从选择适宜杨树生长的造林地到造林前的土壤改善,再到苗木的选择、造林密度的确定等,层层把关,严格抓紧抓实每个环节。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该县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万亩,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正阳县 凝心聚力 发展壮大林产品加工业

  正阳县退耕还林工程于2002年开始实施,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申报退耕还林项目共3万亩。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成,成为全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为数很少的平原县之一。
  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该县在组织领导、规划设计、开展实施和保障措施方面狠下功夫,广大干群凝心聚力,积极造林绿化,确保了工程造林成活率98%以上。几年的实践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对正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该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森林覆盖率净增加3.1%,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遏制了水土流失的势头。速生杨作为该县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树种,经济效益显著,杨树产业现已成为该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调动了广大群众造林积极性,林产品加工业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该县具备规模生产的林产品加工业达45家。
  为确保退耕还林后续工作顺利实施,下一步,正阳县将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保障造林用地,从病虫害防治、林木管护等方面入手,继续把退耕还林工程摆在“生态县建设”战略的重要位置,为建设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再作贡献。

泌阳县 探索创新 为旅游业筑起强大屏障

  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泌阳县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计划造林6.11万亩,其中生态林面积5.72万亩,经济林0.39万亩,并在间作种植模式上有了突出的探索。
  间作种植模式即高低和长短相结合模式。高低结合就是栽植高大乔木树种,树下面可以套种经济作物和中药材,增加林农收入。长短结合是栽植高大乔木生长周期长,套种其他作物当年可见效益,用短期收益管理维护树木生长,减少林农投资,既能提高单位产量,又能增加林农收入。
  适宜土地肥沃的杨树与中药材间作模式、适宜砂质壤土的刺用皂角与油用牡丹间作模式、适宜土层贫瘠薪炭林麻栎和火炬松混交模式,作为三大间作种植模式,在增加森林覆盖率、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方面给泌阳县带来了长足的进步,也为该县的旅游业发展筑起了强大的生态屏障。

确山县 特色产业 促经济社会效益双提升

  确山县石滚河镇何大庙村种植板栗有悠久的历史,被称为“板栗之乡”。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村共计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563亩,栽植主要树种为板栗,全村百年以上的古板栗树400多株,2005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6年何大庙古栗林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
  “确红栗”“确山油栗”作为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加之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板栗生长,在退耕还林工程中被大力推广种植,为发展特色化产业打下良好基础。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在当地实施让群众得到了实惠,群众种植板栗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板栗种植收益每年3000元/亩。目前,全村已发展种植板栗面积4000多亩,带动了溱头河流域以及其他乡镇种植,全县共计发展种植板栗面积19.1万亩。
  随着板栗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苗木需求量增加,板栗苗木培育市场也越来越成熟。何大庙村成立专业的种植、育苗合作社4个,育苗面积800多亩,育苗600多万株。除此以外,该县还是豫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石滚河镇也是中药材种植的传统乡镇,其中夏枯草的种植面积最大,国内主要的凉茶生产厂家在确山县设有办事机构,常年进行收购。林药间作能够充分利用板栗林地的空间,提高每亩收益,增加农户收入。合理林药间作不但能做到以药养林、减少杂草生长,而且提高了亩产经济效益,现在全村林药间作种植面积1500多亩。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该县积极探索了政府引导、品牌推广、产旅结合等让农民增收的有效退耕还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