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东
由于合水古镇的地理位置特殊和经济文化兴盛,落户这里的客商及嫁到这儿的女人姓氏繁杂,至今仍有九十九个姓,其中张姓是人口最多的大姓。
据《河南省汝宁府西平县合水镇铁炉张清河氏家谱序》记载,从来木必有本,本固者枝荣;水必有源,源远者流长。人之世德相承,箕裘不替,不依然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哉!原吾氏始于孝友张仲,秦汉以来,代有伟人。若九龄之千秋金鉴,齐贤之十事宝箴,翰之蓴(莼)羹鲈脍,堪之麦秀雉驯。更有西铭为理学之宗,南轩系公辅之望,虽世远年湮,懿德攸存。
延及本族,世居直隶赵州临城县春林村。元末,荒乱渡河而南迁于西平西五十余里之铁炉张而家焉。始祖讳进朝,生二世祖一人,讳士泰;二世祖生三世祖一人,讳宣臣。自四世失传,查无可稽。不惟余不知其故,即余曾祖品三公,弱冠入庠,名冠闾里,寿享八十余岁;祖星五公,嘉庆丙子科武孝廉,历任贵州安顺营都司、贞丰州长、坝营游击,亦不知其所以然。后闻相传三代失讳。迨至七世,宇、岳二祖复迁于小店街,宇居街北,岳居街南,宇塟河西,岳塟河东,立有家庙,班班可考,有条不紊。其余众门甚多,有铁炉张而移居近村者,有从铁炉张迁移外县者,有居于铁炉张之南者,有居于铁炉张之北者,有居于铁炉张之左者,有居于铁炉张之右者。又有于先人名讳而不知,于三五代而失讳者,不可枚举。若不有以齐之,则世愈积而人愈多,同族何以为凭?况贫富异境,里居异地,境悬则往来不通,地隔则音闻亦绝;至于同族同宗不识辈数者有之,不识宗派者有之,祖孙莫辨为谁,叔侄莫定其次,兄弟竟乖其伦,以近族为远族,以正宗为同宗。情之疏也,固已太甚;序之淆也,更不堪言。思念及此,是必有以齐之,而后可以有条有理也。齐之者何?惟谱而已。余忝膺族长,理应倡举。因于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冬,邀请族人共同商议,众皆悦之,无不欣从。况又值岁暮闲暇,正当创修家谱之时。今日尚觉容易,再历数世,而终于无传矣!所以阖族不辞劳苦,勇往直前,有办物料而奔走不遑者,有访问名讳而遍阅诸村者,有从公理事而星夜不懈者,同心同德,何其若是之不惮烦哉!因而月余而家谱告竣,焕然一新。自兹以后,虽百年千年十世百世犹知某为远代祖,某为近代祖,某为本支宗,某为旁支宗。千家也,不啻一家;万户也,不啻一户。纵散处四方,而一睹家谱,俨若同堂矣!
整理祠堂:祠堂者先祖碑位之所在,即先祖魂灵之所依也。若不经营修理,则垣墉败坏,何以尊祖乎?惟有定例,则凡某年增添房屋,或败坏收拾,先禀明族长。某年首事去修,必至垣宇清洁方能祭尽其诚。至于一切花费,俟后功竣,将本茔首事请到一统记账。切不可一人专权,生出弊端。费一报二,查出重罚,不受者禀官究处。
修坟祭祖:张氏坟茔甚多,首事务择有田产者经管,不得混乱无章。每逢十月朔后,演戏致祭本茔,首事轮流执掌。第一年祭毕,将账算明,清交下年首事。切不可迟延不交,或遇有事故,一年不交,多者二年,若再不交,先禀族长,一统去找本年首事算账。不服者,将首事革除。
谨避祖讳:先人名讳不可故犯。无论始祖,亦无论列祖,即一字不可重。若遇考试,有因一时仓惶入庠之后,查出某代祖讳,随时更换,方为孝子慈孙。至于乡中农人,一字不识,起名不论是非,全凭读书人传宣。闻有某家子孙重某先祖讳,遂往改之,不可推诿。至于年久,则改之甚难,此欵所关最重,为后裔者,尚宜凛之。
宜尊宗派:宗派者子孙命名之由来,即后世相传之准绳也。族中人甚多,散处四方,起名之时,不加检点,有数十人为一派,五七人为一派,即甚有一人一派,习俗相染,至于年深久远,几忘某为某宗派,某为某辈数,恍惚难知,何为一脉相传。惟有宗派,无论千里之远,万户之众,当遵宗派命名。若上一字,则择下一字,若下一字,则择上一字。遂成为双字。名如是,即素有不识面者,问其来由,知其为某字派,某辈数,班班可考。虽千百年以下,若网之有纲,而不紊矣!世世子孙,永承勿替。
珍重家谱:家谱者,万世之永赖也。后世子孙,必当珍而重之。当体一时序家谱者之心,不知几费经营,几费踌躇,千辛万苦,而始有此举动也。甚有不肖子孙,不顾名义,视家谱如草芥,弃家谱如弊物,或为油污,或为足蹅,或有时而作枕物,或有时而当样夹。置先人名讳而不顾,舍家谱条欵而不恤。诚如是也,果何以处此哉!必须存心访查,或系某门子孙,某门有读书人,将家谱收而藏之。世代相承,不至湮没弗传,方称为贤子贤孙。上可以对先祖,下可以对子孙,更可以对当时序家谱者之苦衷也。慎之慎之!
宗派二十字:德延于宗(上一字),功本之祖(下一字),锡汝万福(上一字),仁孝恩荣(下一字)。敬守(上一字)成训(下一字)。何谓上一字?何谓下一字者?略而言之,恍惚莫辨。若德延于宗,上一字者,德○、延○、于○、宗○;功本之祖,下一字者,○功、○本、○之、○祖,余可类推。
以上诸欵,为后裔者当一一凛遵,切不可妄逞才智,视为故事。以致邈祖越法,后余纸数页留作再序之时抄序,并书某人名字,以分次第,所序编集。每至十二年一序,再至十二年再序,小孩不过十二岁不序。自始祖以至七世祖,分作老三门,各一门之后,留纸几页,俟再序时,好书名讳,若至年久时远,余纸不足用,另行更换一门,作为一套,每套六本,共为三套,以为后世法。
据合水镇百岁老人讲,现合水古镇的嫘祖故里周边的小街、张常、新铺、老庄、张店、簸箕张、张于庄、张金堂、洪村铺、烟墩赵、观音寺等村的张家后人,均属合水镇铁炉张清河氏这一支。
据《西平县志》记载,原合水镇张氏,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由晋迁蔡。寻由上蔡县蔡沟迁居县西云保半集楼。未几,又由半集楼迁合水镇。居于北门者曰张文兴,居于南门者曰张文征,均称为二世祖。文兴、文征各生八子。四世曰应轼,明岁贡生,官湖广岳州府教授,旧志有传。应轼寻迁往汤买赵庄。六世曰孔怀,明选贡,官陈留县教谕。八世曰高隽,明增生,著《荆园诗草》。高隽子平浣,清康熙壬子科拔贡,官扶沟教谕,著《大中讲义》一卷。十世曰芳珍,雍正癸卯科拔贡,官镇平教谕。创立《张氏族谱》者即芳珍也。十四世曰泮辉,官广西宜山县巡检、八达州分州,有惠政。十五世曰知通,咸丰癸丑岁贡生,为邑名士,著有《友竹斋诗文集》。其与知通同辈而以保卫乡里著绩者曰万勋。十七世曰金铭,官长葛县知事,颇有循声。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万勋刊印《张氏族谱》四册,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又续印《张氏支谱》六册。张氏族支甚繁,散居于本县安、里、云、范、洪各保,其村落如下:汤买赵庄、栗园、后王庄、杨罗庄、半个店、谭庄、张崔吴庄、椿树庄、八里庄、古桂庄、薛庄、板桥坡、陈楼、光庄、周庄、结当庄、大蒋庄、小蒋庄、石佛堂、杨柳堂、两半个庄、南茨园、西茨园、小吕庄、常庄、找子营、卢庙寨、唐庄等,并有迁居舞阳、遂平、确山、新乡者数户。
张湾村张氏,明洪武时,始祖某由山西洪洞迁西平县抚治保张湾村。有子二,分为东西两门,而东门后裔较繁衍。万历间诸生张问行有功地方,众为立碑纪其事。碑在张湾东门外。清咸、同间,儒医张凤阁著《医学心得》,子孙世继其业。光绪间岁贡张铎、增贡生张国瑞、诸生张之桢,民国初叶之桢子廷柱,历任确山、南召、洛宁、汲县县长,皆斯族之翘楚也。该族除张湾村外,并散居阎桥村、常湾村、小王庄、三张村、崔庄、敬庄、卢庄小刘庄、大蓝寨。以上均抚治保辖境。
油房张村张氏,明万历间,由洪洞迁西平洪村保油房张村。后因增筑寨垣,改称油房张寨。崇祯间遭闯贼之乱,家庙木主被焚,自始祖至六世名均失考。相传始祖二子,长子墓在村东,曰东门;次子墓在村西,曰西门。而西门之后裔较蕃。七世曰腾鹤,西门系,生拱辰。拱辰生子五:甫、弼、策、孝、勤。勤出继东门后。嗣后各房子孙分迁于前油房张村、大路张村、夏王村、魏楼、樊楼、樊湾等处。清户部员外郎张士从、诗人张良璥、五品顶戴增生张锦林、良璥、锦林皆列传,六安州州同张自防、皆孝之商。副榜张润贞、勤之裔。拔贡张赓云粥之裔,皆斯族之翘楚也。《张氏家谱》系赓云所撰,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五月刊行。
花马刘村张氏,元末由孟县迁西平县东坊廓方桥村、代庄,再迁而至县西抚治保花马刘村,因向无家谱,故先代世系均不详。清嘉、道间有名张玉林者,生子应环,应环生凤鸣。凤鸣以同治甲戌科武状元仕至云南鹤丽镇总兵,同时张忠祥为凤鸣族叔,由光绪丙子武科会元取中第二名武进士,寻官广西郁林营参将。于是,张氏始为著姓。忠祥之兄曰成祥。成祥二子,曰凤图、凤起。又有名凤冈与盘铭者,均系武举。西平武科盛极一时,实以张氏为首称。见张氏由花马刘村又分居于韩庄、蝶庄、小张坡庄等。据《西平县志卷三十六》记载,自张凤鸣总兵以武状元获跻显秩,于是,习弓矢刀石者日益加多,武进士、武举涟翩而出,故满清同治、光绪年间武科之盛甲于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