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粮仓:粮足物丰民心稳
现代科技促高产。

沃野千里织锦绣。

“花生之都”美名扬。

订单作业助丰收。

小麦金黄皆归仓。

记者 温培雅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5月20日,在确山县三里河街道中店村,麦子一片金黄。伴随着轰鸣声,收割机在百米长的麦地里转眼就是一个来回。确山县2020年共种植小麦90万亩,虽受疫情和天气干燥等影响,但县政府和农业部门组织群众精心管护,与2019年收成基本持平。再过几天,将迎来大面积收割。同时,在上蔡县大路李乡和卧龙街道,金黄色的麦田里一派繁忙景象。伴随着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上蔡县拉开“三夏”麦收工作的序幕。上蔡是产粮大县,今年种植小麦144.5万亩。随着我市各县区纷纷开镰,“中原粮仓”拉开麦收大战序幕。
  粮食安天下安,粮价稳百价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从“温饱型”到“健康型”,从“填饱肚皮吃饱饭”的粮食安全到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走出了一条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探索之路。
  丰收出耕耘,奋斗写答卷。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粮食生产安全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要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的同时,组织农业、气象、农机等部门会商,分析形势,研究对策,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切实肩负起农业大市的责任与担当。
  目前,我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00万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60亿斤以上。我市粮食的商品率在70%~80%,除满足全市消费外,还可以向驻马店以外的地区提供商品粮100多万吨。“中原粮仓”实至名归,肩上责任重如千钧。 
  

高效农业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关键词:保民生

  “有了这场雨,今年小麦还会有好收成!”日前,汝南县天顺农业高新技术专业合作社的社员高兴地说。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该合作社从单一农业服务向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采取土地流转、大田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加、贮、销系列化服务。
  据悉,2019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455万马力。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10万多台;谷物收获机3万多台,玉米联合收获机8000多台,大功率、大喂入量发展趋势非常明显;花生收获机近8万台,自走式一体化花生摘果机得到广泛推广。2019年,全市共完成小麦收获1006万亩,机收率保持在99.9%以上。玉米种植面积463.6万亩,机械播种率99%;花生种植面积430.75万亩,机播率98%;小麦秸秆还田面积885.01万亩。
  农民种粮实现从“挥汗如雨”到“下单种田”、机械收种,有力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种粮大户越来越多,他们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种粮,一起守卫着新时代的“国人粮仓”。
  严守耕地红线保数量。耕地红线是粮食安全的大坝,全市进一步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开展耕地保护提质行动,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牢牢守住耕地保护这根“红线”。要优化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村庄建设用地布局,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切实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坚决把面积稳定住、把粮田控制住。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市认真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制定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同步发展节水灌溉,目前已建成高标准粮田538.46万亩。高标准粮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强化科技支撑。全面落实“藏粮于技”战略,把农业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持续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提升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能力,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通过实施良种、耕地地力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绿色植保、粮油高产创建、科技入户等科技兴农工程,大力推动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应用,力争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聚焦我市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芝麻、优质食用菌和肉牛等优势和特色产业,实施了一批技术含量高、示范效果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建设示范基地33个。其中,在遂平、上蔡、汝南等县建有郑麦7698、郑麦366、驻麦305万亩高产示范田5个,在泌阳县、遂平县建设青贮玉米、青贮大麦示范方基地2个(1500亩),在正阳县建设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豫花37万亩示范方1个,在正阳县、泌阳县建设驻花2号千亩示范方5个,在平舆县、上蔡县建设芝麻高产示范田3个(1万亩),在西平县、汝南县建设大豆高产示范方2个(1300亩),在汝南县、遂平县建设大麦高产示范方3个(1500亩),在5个示范县11个示范基地示范食用菌新品种及精准化栽培技术共14万袋。
  2019年,我市全年粮食产量达143亿斤,增长2.55%。持续推进“四优四化”,全市优质小麦面积535.2万亩,较上年增加4.7万亩;玉米面积423万亩,较上年压缩23万亩;优质花生面积515.66万亩,较上年增加2万亩;优质白芝麻面积80.63万亩;蔬菜面积162万亩,产量425万吨,鲜品食用菌52.5万吨,总产值63.75亿元。完成市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预测水产品总量9万吨。
  “粮仓”粮食有保障,手中有粮、心中有底、民心不慌。三农在我市经济社会中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越发凸显。 
 

粮头食尾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增效益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把粮食抓在手里,全年的丰收就有了基础。伴随着“粮满仓”的喜悦,如何让粮食品质更高、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成了我市面临的重大考题。
  为共同筑牢粮仓、提高种粮效益,我市构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激发粮食生产活力。上蔡县久久农业联合体原是五龙乡供销社的一个面粉加工厂,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久久种植专业合作社、久久农机专业合作社和久久面业为依托,从订单种植到机耕服务、面粉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做足了文章。久久面业被评为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上蔡县唯一上市企业。
  近年来,我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托中国农产品加工投洽会这一平台,先后引进泰国正大、台湾徐福记、瑞士雀巢、山东鲁花、君乐宝、重庆恒都、今麦郎、思念、花花牛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培育壮大了十三香、一加一等本土骨干企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680家,年实现产值1780亿元。重点龙头企业37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59家。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农业产业化集群达62个,其中21个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培育成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3家,其中省级联合体21家。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我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和首个超千亿级产业集群。
  据悉,在第22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中,我市签约项目92个,合同总投资874.8亿元。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进程加快,推进伊利、今麦郎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式签约落地。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全覆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建成各类农业产业园区58个,其中国家级产业园2个、省级产业园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3.1万个,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达1300家,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 
 

打造“王牌” 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


  

关键词:打品牌

  一粒小麦能干啥?几十年前,它的功能更多的是磨成面粉,而在如今的遂平县河南徐福记食品有限公司,它能化身几十种点心;在一加一面粉有限公司,它被做成绿色零添加的面粉,成为一线的绿色面粉品牌,销往全国各地。  
 一棵花生能干啥?几十年前,它可以榨油、 做花生饼。如今的花生全身都是宝:花生果可以变身正阳花生小镇以花生为主题的系列休闲食品;花生秸秆、花生壳被正阳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全部“吃干榨净”……
  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了自己的品牌之路。我市优质花生、优质白芝麻种植面积连续多年均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我市3个品牌入选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名单,其中“正阳花生”入选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榜。“正阳花生”品牌价值达116亿元。正阳县依靠这一品牌,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吸引了鲁花集团、君乐宝乳业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入驻,塑造了“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的良好形象。
  我市以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为引领,打造正阳花生、西平小麦、平舆白芝麻、泌阳花菇、确山黑猪、泌阳夏南牛等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了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成功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市,率先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纳入追溯管理,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达214个。
  放眼天中,各县区田野里麦浪滚滚、机声隆隆;各商超货架上粮价稳定、供应充足。昔日的驻马店靠“三农”支撑,未来的驻马店靠“三农”出彩。收获季节,我市正致力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粮仓装得更满,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金色答卷!(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