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电路。
保障供电。
一丝不苟加快生产。
为客户测量体温。
操作生产机器。
记者 张新理 通讯员 吴彦军 刘洋 文/图
在项目工地、工厂车间,一台台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在乡村田野、农户大棚,农民们正忙着播撒春天的希望。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好转,我市成千上万的建设者陆续返岗,佩戴好防护用具,满怀激情地投入经济建设的大潮。
2月26日,在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一辆装载着3辆仓栏半挂车的运输车正准备发往山西省。从2月10日复工以来,该公司目前已经返岗1465人,产能也恢复至正常状态的60%。在市工信局的指导下,该企业还通过微信公众号设置了线上销售渠道。
“要坚定必胜信念,采取得力措施,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有序有效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副市长贺振华坚定地说。
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贺振华任组长的企业复工复产用工保障和农民工返岗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科学研判疫情影响下外出务工形势,积极创新机制,多措并举确保有序劳务输出。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分别联合卫健、公安、交通、工信等部门建立了联席办公制度,由市、县人社局局长负责综合协调,全程跟踪农民工与接收企业信息对接、健康证明办理、车辆组织、疫情防控、安全运输、返厂入职等环节。
2月17日,市政府下发《关于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39条措施》,建立复工复产企业清单制度、跟踪服务机制,实施返岗就业人员通行证制度,加强企业用工服务,开展集中返岗……一条条政策干货显示了政府“有形之手”的温暖力量;一场场援企稳岗“及时雨”,最大限度为企业纾困解难,稳定了企业用工信心。为确保返乡农民工出得来、行得通、进得去,实现安全、有序、快速返岗就业,我市建立了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返岗就业绿色通道。同时,我市积极引导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保障本地企业的用工需求。市人社局借助“互联网+就业”“互联网+职业培训”灵活开展技能培训,对各类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职业中介机构免费介绍符合条件的求职者就业的,按每人300元的标准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市工信局充分发挥市服务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组织推动驻马店市上下扎实有效开展了以“筑牢疫情防控底线,有力有序复工复产”为主题的企业服务日活动,先后建立日监测、日汇总、日通报、日例会等工作制度,协调企业职工返岗和原材料供应,加强交通运输保障,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市工信局通过突出社会防控、加强协调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倾力支持现有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国药控股、西平领秀服装、泌阳丰盈制衣等企业尽快投入防疫物资生产,同时,努力满足复工复产企业对口罩的需求,还多方沟通、协同推进,积极推动上下游相关联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打通产业链,保障企业原辅材料供应和市场销售顺畅。
2月15日,市工信局接到省工信厅转来的工信部《关于协助解决相关人员返岗复工有关事项的函》,得知厦门安思尔公司驻马店籍员工在返岗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影响了该企业医用防护服复产扩能工作。市工信局党组立即安排市企业维权服务中心与我市辖区内在该公司上班的的员工进行联系。得知安思尔员工从老家到市区高铁站的交通问题无法解决时,市工信局决定安排专人专车接送,并提醒他们到当地有关部门办理健康证明、外出务工证明等相关证件。在帮助员工查询火车车次和车票时获悉,我市开往厦门的高铁已经停运,只能改乘飞机返回厦门。市工信局主要负责人当机立断,决定把员工送到新郑机场,他说:“员工早一天到岗,就能多生产一批防护服,就有更多的医护工作者得到保护!”2月16日,市企业维权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员工开具身份证明、办理登机手续,两名员工于当天顺利抵达公司。
我市红外体温检测仪配件生产企业赛琅格斯光电有限公司一名员工返岗需要帮助。据了解,该员工家住南阳,是企业技术骨干,其家属也是企业员工。该员工返岗后,能使企业产品日产量提升近一倍。市工信局工作人员及时提醒该员工及其家属提前办理健康证明等,以便协助其按时返厂。2月17日晚8点,该员工突然打来电话,称自己已在京港澳高速驻马店南站接受检查,需要到站口去接他。市企业维权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当即携带证明材料赶到现场,将员工接到厂区,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
据统计,至目前,我市10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工率100%,复产率达到98.7%。
春暖花开时节,我市工业企业因疫情而暂停的机器轰鸣声,正和着疫情防控渐奏渐强的歌声在天中大地隆隆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