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唐翀通讯员王磊刘俊凯文/图
党员志愿者主动请缨投身疫情防控一线。
群防群治筑起抗击疫情“钢铁长城”。
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率先实现复工复产。
河南尚品食品有限公司对进出厂区人员严格消毒。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一场大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高新区党委、管委会第一时间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工作部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坚定地扛起政治责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疫情防控方针,确保各项防控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全区仅发生2例武汉返乡人员患者,均已治愈,且无扩散,经济社会秩序有序恢复。
党建引领 让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党徽闪耀。
今年88岁的刘效斌,有60年党龄,是一名回乡养老的铁路退休职工。此次疫情暴发后,他主动向社区请缨要尽一份党员的职责,恳请分担防疫工作。考虑到他年迈、天寒、疫情危险性等因素,社区干部再三拒绝他的请求,他在社区办公室门前气得直跺脚,固执地说:“国家有难,我作为共产党员,这时候再不站出来,我心不安!”社区干部拗不过他,只好同意让他做相对清闲的防疫宣传工作。但让全村人感动的是,刘效斌却干得很卖力,清晨、上午、下午、晚上,他一天至少要在村里巡逻、宣传四次,每天徒步约10公里。空闲时候,他会主动做一些外出归来需要隔离的乡邻的思想工作,帮居民解燃眉之急。
金桥办事处全庄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王叶作为居委会疫情防控的带头人,一直坚守在防控前线。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繁重,她把平时由自己亲自照顾的95岁的老父亲交给爱人去照顾。出门的时候,她对爱人说:“现在群众需要我,我得冲在前面,打赢这场硬仗。”她爱人说:“你放心去工作吧,我会把老父亲照顾好的。”有人对冲锋在前的女干部表示不理解,认为她们应该以家庭为重。王叶却说,我是一名党员,这个时候理应冲在前面。
他们只是高新区党员队伍冲锋在前的代表,像他们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疫情防控期间,高新区先后有2名同志获得省委组织部表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既是对党员干部个人成绩的肯定,也是对高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肯定。
齐心协力 筑牢群防群治防线
高新区在古城街道办事处吴桂桥社区创新建立六户联防群众联防联控模式(即6户群众确立1户联防户长,联系其余5户群众开展防控),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群防群治的抗疫严密防线。
社区各村组结合实际情况,就近划定以6户群众为单位的网格单元。网格单元的6户群众为一个小集体,相互监督、相互负责。选取威望较高的人员为联防户长,主要承担联系及动员工作。在广泛发动下,从社区优秀党员、致富能人中选取100余名联防户长,联系2510户群众,筑牢了群防群治的抗疫严密防线。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建立联防户长为成员的社区微信群和本组群众为成员的联防网格群,并通过微信群第一时间宣传疫情防控工作政策。同时,社区不定期对各网格疫情防控进行随机抽查,确保联防联控工作取得实效,为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群众力量。
以六户联防为基础,高新区不断完善群防群治体系。出台了在全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建立群防群治体系的意见,采取县处级干部包办事处、科级干部包社区、社区干部包自然村(小区)的方式,推动力量下沉,发挥居民自治,各自然村(小区)的组干部、农村老党员、老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成立不少于5人的专职队伍,开展巡查、宣传、劝导工作,金桥办事处和古城街道办事处96个自然村和小区共有近500人的巡逻小分队开展工作。
红色代办 贴心服务赢得群众支持
如何让因疫情管控的群众解除生活物品采购之忧,安心在家,支持配合疫情防控?高新区通过为群众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全天候代办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构筑起疫情防控“防交叉、防输入”的严密防线。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该区形成了一支支以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乡贤、乡村教师、大学生为主的代办队伍,120多名代办专员全天候奔波在代购代销的路上。
在解放军990医院透析室上班的主管护师张小丽,2月3日以来一直在医院备勤待命,随时可能作为后备人员支援重点疫区的医疗救治,其家属于2月4日从湖北省十堰市勋阳县回乡照顾孩子,后在金桥社区自觉居家隔离。隔离期间,办事处、居委会帮助其代购生活用品,收倒生活垃圾,运送生活物资,并进行心理疏导,还帮助她的孩子借课本、学习资料等学习用品。古城街道办事处大余庄社区居委会主任唐群山组织调集2辆私家车,在流动宣传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帮助群众代购生活物资,风雨无阻、昼夜坚持。
马园社区小杜庄90后小学教师杨志勇,积极宣传引导乡亲,自建微信群,集中采购生活物资。附近超市有的就集中采购,超市没有的就自己从网上采购,尽力做到有求必应,并且把生活物资直接送货到家。“只要群众张嘴、干部宁愿跑断腿”,买前列清单,送时算价钱,不论次数,有求必应。一些群众感激又幽默地说:“享受这样的待遇,拉我出门我也不出去。”
由于道路交通和公共场所管控造成的物流不畅、门店停业等因素引起产品货物积压,高新区坚持既考虑代购也要考虑帮卖,争取产品销售,降低农户、商户积压造成的损失。马园社区任新农场占地80余亩,是市中心城区蔬菜采购点之一。疫情防控以来,在办事处的支持和代办下,该农场一直能正常进行蔬菜生产,连续向市场供应茼蒿、芹菜、空心菜等3万余斤。
毫不松懈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按照高新区管委会的指导,我们每天要对办公区域、食堂和宿舍喷洒消毒至少2次,并建立防控工作运行机制,对返岗员工做好妥善管理。”河南后羿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伟说,“我们已经建立返岗员工花名册,并按照健康状况一人一档管理。”
“返岗员工回来后,我们要排查员工及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春节假期出行信息,全面登记接触外省与相关感染人员情况,并第一时间向管委会报备。”河南海川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正兰说,“管委会来到我们企业进行服务指导,帮助我们对餐具管理、分批就餐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
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高新区立足实际,主动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不断夯实企业主体责任,有效推进领导分包责任,深入企业解决复工复产实际问题,积极协调企业复工所需防控物资,科学有序地推进辖区内企业复工复产。
高新区管委会从1月25日(大年初一)率先启动复工复产协调服务机制,专门设立了企业复工复产服务窗口,并建立多部门联合参与的企业服务组,发扬“店小二”精神,及时上门做好企业的实地检查、数据比对等工作,推进企业全面有序复工复产。针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高新区工作人员提前通知企业关于办理复工申请及注意事项,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联系告知企业申请复工程序,指导企业建立疫情防控和突发情况应急机制。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通过全程跟踪服务,并结合疫情发展趋势及上级疫情防控统一安排,快速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主动作为 纾解企业生产经营难题
受疫情影响,高新区企业发展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严重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在疫情影响下为企业“找钱”解决复工复产后生产资金短缺的难题,成为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的重要手段。为帮助生产企业解决资金问题,该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寻求信贷支持等方式,为金融机构和企业牵线搭桥,让金融资本、资源更多更好地支撑企业健康发展,有效防控风险,确保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为实现高新区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3月12日,一场疫情之下特殊意义的“政金企”对接会在高新区举行。市金融工作局、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金融部门及高新区财税处、招商处、发展统计处、扶贫办,驻马店华中正大有限公司、河南尚品食品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力求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将金融资本、资源引入辖区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对接会累计协调农商银行、中原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辖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近50亿元。
疫情防控期间,高新区全面加强线上招商,变“面对面”交流为“屏对屏”沟通,利用钉钉平台搭建“云端会客厅”对话方式,建立长期高效顺畅的项目信息对接机制。同时,主动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方式,保持与企业客商的密切联系,力争不因疫情流失项目,为疫情结束后项目进入实质性谈判、签约打好基础。2月15日,高新区在全市招商项目网上签约仪式上成功签约东莞市鑫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8亿元的改性光学扩散板和PMMA/PC复合薄膜建设项目,金燕达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6.5亿元的年产9万吨矿物油综合回收两个工业项目,做到招商引资时刻在线。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高新区全区上下将持续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继续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继续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等中心工作上趁天抢时、持续发力,以精益求精的优质服务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留住优质招商项目,为推动“二次创业”,实现新时代驻马店高质量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