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市工信局)全面开启统筹防疫物资生产供应和复工复产“双线作战”模式,既当“战斗员”冲锋陷阵、“攻城拔寨”;又当“指挥员”,运筹帷幄、综合协调,有效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供、应有力有序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在战疫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迅速行动 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5日,河南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市工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立即行动,对全市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进行摸排。1月26日,派专人到淘儿宁等企业调研了解有关情况;1月27日,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殷剑主持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全面启动工信行业抗疫工作。春节期间,局党组成员和科级以上干部全部取消休假,提前上班。
市工信局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综合协调组、机关防控组、行业防控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细化任务、落实责任,推动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局机关党支部和局属单位党支部组织党员签订承诺书,号召党员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冲锋陷阵、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市工信局党组的组织带领下,全体人员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一线,在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供应和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凝聚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以及对工信事业的热爱。
他们之中,有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原辅材料、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的驻厂特派员,有不惧感染风险、顶风冒雪赴重疫区接收捐赠物资的女强人,有面对疫情不退缩、积极参加社区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者,有克服重重困难、日夜奋战在农村疫情防控第一线的驻村帮扶人员。面对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告急和生产企业复工达产问题突出的矛盾,市工信局党组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发扬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铁军作风,带领全局党员干部投身“促生产、解难题、保供给”战场,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资金短缺、原辅材料紧缺、企业用工紧张、以及机器设备故障多发等突出问题,推动企业尽快复工达产,最大限度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供应,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高高飘扬。
贴心服务 全力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供应
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口罩成了全社会紧缺的防疫物资之一,各地口罩售罄,出现“一罩难求”的现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紧急部署,各口罩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加班加点、增产扩产,打响了口罩生产保供战。
市工信局分别向正阳、平舆、驿城区等县区派驻班子成员和驻厂特派员,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用工、原材料、资金、运输以及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满负荷生产,最大限度保障我市疫情防控物资供应。累计组织生产和调配一次性口罩1.2亿只、75%酒精和84消毒液1万多吨。
为确保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市工信局局选派10余名党员干部始终坚守生产一线,主要领导进驻正阳和平舆两地,深入重点生产企业一线协调服务,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班子成员带领有关科室负责人先后多次往返长垣、南阳、郑州、平顶山、濮阳等地,帮助企业解决熔喷布、耳带、鼻梁架等口罩原辅材料900多吨,降低生产成本60%左右,行程1万多公里。至目前,累计为企业办理通行证B证108张,运输应急物资2万多吨;办理C证989个,协调解决企业车辆通行问题300多个。
市工信局全面建立现有企业升级、关联企业转产、配套企业扩能清单,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动现有口罩企业挖掘潜力、支持有意愿企业改造转产、鼓励实力较强企业新建生产线,跑出口罩生产加速度。疫情发生时,我市只有正阳县淘儿宁器药械有限公司口罩生产企业1家,日产一次性口罩10万只左右。仅仅两个多月时间,口罩产能实现约60倍增长,口罩日产量达600多万只,有效缓解了全市疫情防控物资紧缺状况。
科学调配 让防疫物资第一时间送达防控一线
接到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任务后,市工信局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新冠肺炎防控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整合部门资源,建立协同机制,全局动员、全员上阵、全程参与,加强综合协调、行业指导、疫情防控物资生产调度等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
运输物资时,市工信局工作人员就是“运输员”。疫情期间,司机非常紧缺,工作人员毫不犹豫踏上接收物资的征途,一天往返几百公里,泡面、火腿肠是他们的家常便饭。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斗争,把防疫物资第一时间送达防控一线。
装卸物资时,市工信局工作人员就是“装卸员”。村组管控、小区管控,搬运工人难找,工作人员挽起袖子,当起搬运工,及时把一箱箱捐赠物资装车、卸车。春寒料峭的天气里,他们已是汗流浃背……。
物资抵达时,市工信局工作人员就是“接收员”。及时填写接收单,建立台账,把一笔笔物资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记录在册,日清日结,确保不出差错。
物资调配时,市工信局工作人员就“分发员”。当夜幕降临时,寒风中还伫立着他们坚守岗位的身影,他们在等待有关县区指挥部和单位人员接收防疫物资,把四面八方的爱心及时传递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疫情无情人有情,防疫一线勇担当。市工信局党员干部把做好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当做践行初心使命、支援抗疫一线的神圣职责,全力以赴当好“四员”,让党徽在防疫物资保障一线熠熠生辉。
攻坚克难 强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市工信局指导企业科学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先后制定下发“防疫期间服务企业16条”,发布《致全市工业企业的一封信》、《致全市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一封信》、《全市企业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驻马店市企业复工复产指导手册》及《关于做好企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引导全市广大企业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狙击战,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企业担当,坚定不移夺取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双胜利。同时收集编印《国家、省、市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文件汇编》,支持企业用足、用活政策,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市工信局充分发挥市企业服务办公室作用,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遇到的跨行业、跨地区问题,着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流程服务,全力稳生产、保供应。建立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微信群,实施日监测、日汇总、日通报、日调度制度,每天收集整理工业企业开复工情况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列出问题清单,并进行跟踪问效。先后帮助永生医疗器械等企业召回员工、调配临时用工、协调各类开工许可。与市人社、市卫健体委加强对接,加快网上、人工健康证办理,确保务工人员出得去、走得了、回得来。成立专项工作组,加强与市外大宗原辅材料,供应地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实行跨区域调度。帮助白云纸业、天方药业等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难题,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市工信局扎实履行工信行业管理职责,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要素保障等难题。坚持每天收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疫情防控期间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情况,将昊华骏化、天方药业等138家企业列入国家、省新冠肺炎疫情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直接协调企业融资3亿多元。为我市重点企业调配一次性口罩约200多万个,有力保障了全市企业复工复产需求。联合移动公司开通云视讯系统,对1000多家企业进行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知识培训;联合驻马店联通公司推广“钉钉”企业复工申报平台,300多家工业企业实现在线申报;联合驻马店电信公司为40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通使用企业版云会议服务,召开天翼云会议2500多场。至 3 月中旬,1029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含新蔡)全部复工复产,并实现疫情防控零感染、零传播、零遗漏、零隐瞒、零反弹。
实至名归 优质高效服务赢得企业广泛赞誉
3月18日,市工信局收到豫龙同力水泥有限公司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表达对该局捐赠防疫物资的谢意,并当面感谢连日来一直为企业复工复产奔波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据了解,在接到豫龙同力复工申请后,市工信局第一时间作出对接部署,贴心服务,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疫情防控物资紧缺问题,确保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3月31日,河南省易弘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兵来到市工信局,送来写有“助企业复工复产做实事、抗疫情高效服务暖人心”的锦旗。鲜红的锦旗,让为疫情防控默默付出的工信人备感温暖。疫情发生后,市工信局迅速行动,为易弘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派驻了2名专职“特派员”,通过现场协调、外出联系等方式,全力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设备故障、原料短缺等问题。目前,该企业日产口罩10万多只,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顾全大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力支持了全市防疫物资保障工作。
4月1日,昊华骏化集团有限公司为市工信局送来了一面写着“心系企业促经济发展,服务高效展工信风采”的锦旗,对市工信局在企业抗击疫情、稳定生产方面给予的指导和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疫情期间,市工信局及时向省卫健委、省工信厅等职能部门申请协调,为昊华骏化紧急批复了75%酒精、过氧乙酸等急需消杀物资的生产许可证和定点生产企业两个文件,全力支援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有力缓解了全市消杀产品紧张局面。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脉。在市工信局的帮助支持下,昊华骏化向兴业银行申请了其承销的5亿元定向防疫专用物资资金债券,已注册等待发行。同时该公司还获得了农发行驻马店市分行专门启动的疫情防控应急融资服务机构投放的2000万元贷款,以及驻马店市农商行1000万元的定向金融支持。同时,市工信局还多次帮助昊华骏化向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积极协调办理全国和省、市应急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极大地缓解了该公司生产原料运输和产品外销外运的困难和压力,为企业应对疫情度过难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荣誉既是一种肯定,又是一种激励。市工信局将一如既往、守土尽责、守土担责,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尽心尽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低成本服务,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