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黄育南通讯员王全忠韩俊超文/图
图①查看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情况。
图②云视频会议诊断企业生态环境问题。
图③查看医疗废水处置情况。
图④查看医疗废物处置流程是否合格。
图⑤现场分析解决医疗废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疫情当前,我们必须主动作为、挑起重担……”今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生态环境系统在做好生态环境监管的同时,迅速成立生态环境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领导小组,全力以赴落实各项防控应急措施。从1月23日开始,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郭丽君放弃春节假期,带领班子成员靠前指挥,战斗在第一线、工作在最前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以更严更实更细的要求落实各项工作,每日利用智慧环保平台和网络信息对在线监测数据、工业企业视频监控情况进行调度,直观查看各项环境指标;积极克服疫情管控、道路封闭等困难,加强医疗废物处置力度;优化环评流程,为企业复工复产开辟绿色通道,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加强执法监管 提升医疗废物处置能力
“一定要按规定妥善处置医疗废物,防止二次污染。”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郭丽君在视频会议上坚定地说。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含有大量致病细菌,若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造成疾病传播,特别是在发生疫情情况下更可能造成疫情蔓延。市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闻令而动,在防护装备有限的情况下,领导率先垂范、党员主动带头、干部积极行动,持续坚守在战“疫”一线,切实抓好全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贮、转运、安全处置以及医疗污水收集处理等环境执法监管工作。
疫情发生初期,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驻马店市生态环境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处置应急预案的通知》,并立即启动二级响应应急预案。市生态环境局按照省生态环境厅要求,对全市危险废物处置情况尤其是涉疫情医疗废物处置向省厅每日上报,郭丽君带领固废管理中心人员,到我市四个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现场检查。每到一处,她详细询问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过程,特别是涉疫情医疗废物,从医院的灭活工作到与处置单位的交接到最后处置,并指出中间存在的问题,对处置公司个人防护反复叮咛,注意自身防护。
郭丽君接到医疗废物处置企业关于医疗废物在运输过程中因为检查在卡点滞留时间过长,部分乡镇(街道)因为封路无法通行的问题后,立即与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协调,由市交警支队给处置中心医疗废物运输车辆开具车辆通行证。协调各县区确保医疗废物运输车顺利通行,防止医疗废物长期滞留带来安全隐患。得知医疗废物处置企业缺少消毒和防护用品的消息后,市生态环境局立即帮助医疗废物处置企业协调消毒液和口罩等防疫物资,市生态环境局在自己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捐助处置中心消毒液4000公斤、口罩400个、防护服200套、护目镜40个。
各县区生态环境分局也积极行动,全力解决企业收集过程中需要协调的问题。西平县、遂平县和新蔡县第一时间协调解决辖区各卡点、各封了道路的乡镇(街道),让医疗废物运输车顺利通行,防止医疗废物长期滞留带来的安全隐患。各县区分管环保的副县长亲自协调解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防护用品短缺的问题,帮助处置中心渡过难关。各县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放弃节假日,全员投入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工作,做到应收尽收、应处尽处、日产日清,涉疫情医疗废物单独收集、单独处置,保障我市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优化审批流程 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从过去“慢繁等”,到如今开辟“绿色通道”效率大幅提高;对企业的管理从过去提要求多、发文件多,到如今主动上门“帮企减污”;经济发展从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到如今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为可持续绿色发展夯实生态环境之基……疫情防控期间,市生态环境局提前介入,找准企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些痛点、难点、堵点,科学精准综合施策,高效到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环评审批是项目动工建设前的重要法律程序,同时也是一道重要的‘过滤器’。我们从服务经济最密切的项目环评审批改革入手,减少审批材料、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自我加压,不断提高审批效能。”郭丽君表示,市生态环境局简化疫情防控期间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及其他项目建设,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怎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双赢?督企和帮企,一字之差,却是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巨大变化。该局对疫情防控期间急需的医疗机构、卫生材料、物资生产、医药用品制造、研究试验等疫情防控相关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简化项目审批程序,豁免疫情防控相关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养殖类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及环评文件编制单位承诺落实有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该局根据申请和承诺作出审批决定,建设单位即可建设、生产。对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不再进行技术评估;对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采用视频直播、视频录像、现场照片等方式进行现场踏勘,采用专家函审、网络视频会审等不见面方式开展技术评估,尽可能减少人员接触。
该局还推行网上办理,邮寄纸质批复文件,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实行“一网通办”、网上受理环评审批、快递邮寄批文等便民措施,最大限度做到网上办和不见面审批。加快推进“咱的驻马店”环保审批事项接入,各类环保行政许可事项通过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等方式办理,环评报告书(表)实行线上受理,开通线上环保咨询服务。
现场+"远程会诊"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为解决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存在的困难问题,该局组织大气环境科、水生态环境与科技标准科、土壤生态环境科、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科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科等部门人员,采取深入现场+“远程会诊”方式,对我市重点企业天方药业二分厂和华中正大及中建五局承建我市国控站点站房建设复工复产情况进行服务。
该局通过中国移动“云视讯”视频会议平台,采取隔空对话方式详细听取天方药业二分厂、华中正大和中建五局分别对企业搬迁及国控站点站房建设复工复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汇报。相关业务科就企业搬迁中涉及污水处理、扬尘管控、挥发性有机物、土壤污染及复工中涉环保事宜等问题进行逐一答复,建议企业针对疫情防控影响要合理调整施工方案、细化搬迁工作方案、做实做细应急预案,保障新老厂生产工程无缝对接,降低企业搬迁损失,减少搬迁中污染排放。
该局把支持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作为重要职责,主动靠前服务,掌握企业动态,指导企业履行环保主体责任和开展环保设施自查,认真研究解决企业提出的现实需求和实际困难,做好沟通协调,及时回应关切,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系统、在线监控、无人机、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疫情期间采取“非现场”监测、“非接触”执法、“信息化”监管等方式,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对达到环境管理规范标准的企业,实施“无打扰”监管。对出现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并及时整改到位的,可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对国家和当地党委政府认定的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列入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实施停产限产等豁免,确保正常生产。疫情防控期间,变线下会议为线上交流,采取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开展,也可根据不同行业建立企业服务微信群,实现每月一次企业服务日向每天都是企业服务日转变。深入贯彻推进“千名专家进百县帮万企”绿色发展服务活动,组织生态环境专家服务团队,对复工复产企业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服务,主动提供环保技术帮扶。对我市5个绿色引领和重点行业绿色排行榜前列的企业,支持优先复工复产;对排名靠后、复工复产难度大的企业,组织环保技术突击队开展“一对一”帮扶,推动尽快复工复产。
该局还采取在线监控及其他科学管控技术,及时指导、有效监管企业履行污染防治责任,严格控制污染排放,防止企业集中复工复产造成污染排放总量大幅飙升现象发生。严格按照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工业企业、施工工地、餐饮行业复工复产大气污染防治有关要求的通知》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严防“散乱污”企业及高污染、不达标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城市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以及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均未受到疫情影响。根据研判,疫情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影响,总体上来看是局部的、短期的、有限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态势不会改变。”郭丽君表示,我们将继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铁腕治污,全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驻马店的蓝天、碧水、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