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付建强 见习记者 吴燏函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长虹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首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杨长虹在发热门诊了解接诊情况。
己亥年末,庚子岁首,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经受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
疾风知劲草,“疫”线显担当。在这场抗击疫情的大考中,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坚决贯彻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谋划、及早部署、精准救治、全面发力,上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抗疫情,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担当、忠诚和使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取得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预诊分检零失误“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一曲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的战“疫”壮歌。
“成绩来之不易,胜利弥足珍贵。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我们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长虹说,这份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一线医护人员“逆行”而上,顽强战斗;得益于各条战线党员干部守土尽责,勇于担当;得益于社会各界无私奉献、积极参与、群防群治……
争取先机,打响抗击疫情防控战
“非典、非洲埃博拉病毒都是冠状病毒的一种,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当国家把在武汉发现的不明病毒定义为‘新型冠状病毒’时,出于一名医生的敏感,我潜意识里觉得这个病毒不是一般的病毒,一定会来势汹汹。”杨长虹说。
赢得时间就是赢得生命,必须争分夺秒和病毒抢时间!有着多年卫生战线工作经验的杨长虹,意识到这次疫情来势凶猛。1月17日,医院党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对疫情的敏感认知,立即启动院内应急预案,开通24小时发热门诊。
随着疫情在全国蔓延局势,1月22日,医院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成立了疫情防控救治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院长杨长虹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科学调度,统筹疫情防控和救治的全面工作。同时,医院还成立了重症救治专家组、医疗专家组、医疗救治组、综合协调组、后勤保障组、感染预防与控制组。先后制定了38项制度、规定与要求,切实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形成了全院动员、全员参与的全院一盘棋防疫策略。
“在疫情到来之际,我愿意主动放弃假期,不计报酬、不怕牺牲,随时听从组织安排,为全市人民的健康尽职尽责!”1月22日,杨长虹率先向医院党委递交“请战书”,按下红手印。随后,医院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请战,1000余名医护人员以各种形式向医院党委、党支部或科室递交了“请战书”,全院上下吹响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集结号。
医院组织开展以视频、网络等形式为主的多层面、多方式疫情防控知识培训3000多人次。各类培训必须考试合格者才能走上疫情防控一线岗位,为零失误的精准防治打好理论基础。
从1月17日启动疫情防控工作,到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这是我市最早响应、最快落实上级部署的医疗机构,也是最早响应、最快落实中央及省委部署的一个地级市医院。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1月21日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之前,医院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1月21日收治全市第一例疑似病例之时,医院的各项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这短短几天的有效工作,为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对以后有效防控疫情奠定了良好基础,确保了“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的目标实现。
坚守初心使命,党旗在抗疫一线飘扬
“我是党员,我要上一线!”“我有经验,我必须要到一线去!”杨长虹动情地说,这是当时他听到的最多的两句话。
疫情袭来,全院1000多名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主动请战,逆风前行,形成一支抗击疫情的“铁军”。医院党委考虑到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续性和艰巨性,抽调了270余人组成7个作战梯队,到最前线和病毒短兵相接。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为了将党的组织领导延伸到疫情防控一线,2月6日,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52名疫情防控一线党员有了组织领导。在广大党员冲锋在前、敢于担当的精神感召下,89名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接受党组织考验。
未能上抗疫一线的600余名党员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为一线医护人员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等。他们每天都会给一线医务人员家里的老人、小孩打电话,询问他们的生活和身体情况,有困难的千方百计去解决,提供一对一的上门服务。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3月19日上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门诊会议室,来自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的13名白衣战士举起右手,面向鲜艳党旗庄严宣誓,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关键环节有组织引领,关键时刻有党员冲在前面,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为医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心手相牵,那些善举让人泪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N95口罩、外科口罩、医用口罩、医用帽等物资均处于紧缺状态。
“医疗物资、防护物资是疫情防控的‘粮草’,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匮乏,不仅将直接威胁一线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更会将疫情防控整体拖入危险境地。”杨长虹说,“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是我市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海内外华人,用大爱义举为医院防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回忆那一幕幕、一件件感人的情节,杨长虹几度哽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月3日上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行政办公区,李军和邱红雨代表50多位海外留学生和驻马店爱心人士向市中心医院捐赠了从澳大利亚购回的630只N95口罩。在得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急需防护物资后,1月27日,李军在海外的家人李翔和黄冠宇发起了为医院捐赠物资的倡议,随后大家纷纷在朋友圈转发,四处寻找防护物资购买渠道,不到三个小时就筹集了2万多元人民币,为保障购买的口罩医护人员能够使用,他们多次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邱红雨沟通,经过多方努力,从澳大利亚购回了630只医用级N95口罩。
2月8日,大象联盟集团向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捐赠了1000只韩国进口KF94口罩、2400盒韩国进口洁面皂、400盒韩国进口洗衣球等价值40余万元的防护物资。当时,市场上出现“一罩难求”的情况,该公司领导通过各方资源高价采购而来。2月6日,北京大雪,口罩通过专机运达北京时,已是夜晚,为使这批来之不易的口罩能够最快送达,在北京西站和中铁快运相关领导的大力协助下,第一时间将口罩通过高铁发往郑州东站。
2月11日,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驻郑州办事处主任孙立峰代表在河南省直、郑州市直公、检、法、司、军、警等各个系统工作的301名驻马店籍好心人士为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捐赠了10000双医用手套、1000桶84消毒液、70桶酒精和一些生活用品。疫情到来时,身在外地的驻马店人心系家乡,看到家乡医院急需防护物资,由高文操、梅兹理发动建立了“天中群乡汇”微信群,发起筹款,驻马店籍商人孟海涛参与捐赠并积极协调厂商和物资,希望能为一线医务人员作出一点贡献,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2月11日,加拿大华侨关昕通过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肿瘤内一科好友曾琛捐赠了240只3M的N95口罩。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社会责任与担当、奉献与大爱,让奋不顾身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备感振奋,也更加增强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决心。”杨长虹说。
科学救治,书写大医精诚
自1月18日全面启动发热门诊,到2月28日,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累计筛查就诊人数5800多人次,没有出现一例漏诊、误诊现象。
“我们建立了发热病人三线筛查机制,守住不漏诊、不误诊底线。同时,为了提高筛查的针对性,专门建立了有武汉、湖北流行病学史和这些人群密切接触的患者诊疗区。”杨长虹说,有重点地筛查发热患者、一对一的会诊,提高精准度,做到零失误。
“对一些基础疾病、孕产妇、儿童等发热疑似病例或基础疾病,建立特殊的隔离病区,配备各学科专业医务人员,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单人单间隔离观察治疗。”杨长虹指出,这是特殊时期特别病人的特色救治机制。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肩负着全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高峰时期发热门诊一天要诊疗几百个发热患者。对于新的疾病,因为没有任何治疗方法可以借鉴,杨长虹制定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团队每天开展疑难、重症病例讨论并形成讨论意见,为患者制订了更为科学合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精准施治,提高了诊疗效率。
1月25日,大年初一,在办公室处理完案头工作,晚上9时,杨长虹又来到医院发热门诊了解当日接诊情况。因连续多日发热门诊突破400余人,尤其前夜病人数量较多。看到寒风中在候诊区门口候诊患者和家属排着长长的队伍,杨长虹的眼圈当时就红了,他立即召集医院后勤人员到候诊区现场办公,要求即刻搭建候诊帐篷。可是,大年初一深夜,上哪里去找工人?杨长虹二话不说,卷起袖子,大声说:“没有工人,咱们自己动手,今天晚上一定要把帐篷搭起来。”借助路灯,他带领后勤人员,找来工具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一个多小时后,候诊帐篷搭建完成,看着候诊患者有序、分区坐进帐篷里,他感到十分欣慰。
立足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实现患者零死亡的目标,医院建立了重症危重症患者多学科、全方位救治制度,发挥专家组作用,重症患者优先使用先进设备,利用医院多学科综合优势,加强中西医结合,“我们集中了全院的优质设备,比如大功率呼吸机、床旁血液滤过(CRRT)、体外膜肺氧合(ECMO)、移动式DR床旁机等高端医疗设备,患者在一个区域内就可以完成初步检查。”杨长虹说。
医院专家组成员,每天负责全市重症病人的诊疗会诊,随时通过微信进行个性化辅导,及时对各县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进行全市远程会诊、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同时还和省级专家组一道,每周对全市各县区每一个确诊病例诊疗情况进行巡查评估,及时发现高危重症苗头。
“1月27日至2月29日,共会诊110次(317人次),最多一天内对9个县级医院进行会诊,对重症患者要求及时送到市中心医院救治。我们上下一心,不嫌麻烦、勇担责任,从不把县区的病人诊疗看作分外事。”杨长虹说。
抗疫经验“漂洋过海”飞援南美洲
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全人类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共克时艰。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力控制,同时国际疫情的日益严重,新冠肺炎防治经验日益被世界各国关注并借鉴。
驻马店、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这两座城市相距1.8万公里。根据波哥大军事医院的请求,在国家外交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4月11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专家与波哥大军事医院进行了一场“拯救生命”的视频连线。
“在长达3个小时的连线中,我院以最大诚意与波哥大军事医院分享抗击疫情的成果和救治经验,解答了波哥大军事医院管理层以及内科、麻醉科等科医生提出的问题,分享了中国方案。提升了驻马店影响力,为国际交流奠定基础。”杨长虹说。
在这场以“加强国际合作、共抗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视频会议上,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院长杨长虹、呼吸科主任医师张华茹、感染科主任医师石富贵等多名专家,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军事医院主席加尔维斯以及内科、麻醉科等科室医师交流疫情防控救助经验。
一个多月前,长期从事外贸工作的驻马店市遂平县人施金辉,向波哥大市捐赠了一批防疫物资。“我的家乡中国驻马店,全市确诊病例139例全部治愈,无一例确诊病例死亡,更没有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发生!”捐赠仪式上,施金辉无意中的一句话,开启了一段两国人民跨洋过海的真情牵手。
得知施金辉家乡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胜利,哥伦比亚方面请求他帮助联系中方相关医院,提供远程医疗技术援助。
施金辉当即爽快答应,说办就办,第一时间拨打驻马店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求助。驻马店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中心迅速上报市政府。市政府立即指派市外事办,积极与省外事办、外交部等沟通对接,最终促成了这次跨越万里的生命连线。
“事非经过不知难。那段时光太难忘了,有汗水、有艰辛,更有满满的感动与收获。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辛苦付出,特别是那些同时间赛跑、与病魔决战的一线医护人员。”杨长虹感慨良久。
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在不经意间,化作春风细雨,汇成涓涓暖流,叩动着我们的心弦,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点点滴滴,直达心底,感人泪目……
(图片由市中心医院宣教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