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铁炉合庄村: 千年古村在蝶变中留住乡愁
    古雅庄严的冶炉城文化园区大门。

    穿越千年的冶炉城遗址。


  记者张承训通讯员陈富立文/图
  穿越千年的铁炉合庄村,以其厚重的文化内涵书写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轨迹。沧桑与新生并存,传承与变革交织,虽世代更替、日月轮回,仍改变不了它的史诗般的存在,淹没不了它骨子里散发出的独有魅力。传统村落如何开发和保护,铁炉合庄村所探索的路子或许会给人们有益的启示。
  题棠溪铁炉合庄村
 春时访古柏城西,越岭入山行路迷。
 水涨一湖围故垒,花开千树映棠溪。
 冶炉不见龙泉剑,村户犹存钢铁犁。
 昔往今来神正乱,忽听野雉一声啼。
  在西平县西部芦庙乡与出山镇的交界处,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名曰棠溪河。河流碧水南来,静静流淌,在芦庙乡铁炉合庄村西部划过一道美丽弧线,形成一个回水涡,然后缓缓北去;它宛若玉带将古村拥揽,铁炉合庄村偎依在棠溪河温婉的怀抱中。
  泛舟棠溪河上,仿佛漂浮在古今之间。波光潋滟,芳草青葱;水天一色,缤纷倒映。河边清风徐徐、绿苇摇曳杨柳依依、葳蕤生光。水中三五野鸭追逐嬉戏,岸上牛羊成群,悠闲觅食。古村落内,传统建筑风姿尚在,廊柱斑驳古韵悠远。置身其间,赏美景之奇丽,览千年之变迁,让笔者禁不住诗兴大发。
  近日,笔者慕名探访了铁炉合庄村,这个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该村在2018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传统保护发展村落,2019年开始维护修建;目前,维建工程初具规模。当地政府对铁炉合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领导小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保护建设计划,选派技术精湛的工程队进行施工,做到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在传承中留住乡愁,在创新中走向未来。
   存真:修旧如旧,力求保持原生态
  在传统村落保护上,当地政府坚持科学修建,切实做到“修旧如旧,力求保持原生态”。在维护修建时,施工单位制订了较为详细的修建计划。诸如百年古井、古代石磨、石碾盘、石碓古窑及传统民居土坯房、青砖瓦房、土寨墙等,都保留了原有模样。
  在冶炉城村建设工地,笔者见到了施工队负责人于怀。“这样做不仅体现出了保护文物的要求,更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和广大村民的意愿。”于怀信心十足地说,“村民们和来访者看到这些保留完好的古物古迹,很快就会联想到千年古村落的历史根脉和战国时期冶炉古城军工铸剑时一派繁忙的景象,甚至可以隐约看到七雄争霸时奋力拼杀的刀光剑影。”听着他的讲解,我们更深刻领略了传统村落维护发展的传承意义:不忘源头、不忘乡愁,增强地域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广大群众在新时代的创业热情。
  冶炉城村在铁炉合庄村西南一公里处,棠溪源景区路从该村穿过。冶炉城村是铁炉合庄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精华所在。站在该村景区路路北下路口,不远处就是新落成的冶炉城传统村落大门,简约古雅、恢宏大气。进入大门,往西走约100米处,放眼北望,只见由低到高缓缓上升的坡地上,稳稳矗立着一座土坯建筑,年岁久远。据当地一位老者介绍,此建筑距今有100多年,但看起来依然坚固。根据规划,这座建筑亦在维建之列。
  从大门往西,是一条笔直的水泥大道,直通棠溪河岸。大道以北,有一片坡度由低到高的开阔地,其中间偏东位置,赫然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行醒目的大字:冶炉城遗址。落款:河南省人民政府。时间:1986年11月21日。
  一同前往探访的有冶炉城村退休老教师陈富长,他指着这片缓缓起伏的开阔地说:“这就是古代冶炉城中心城。”这片区域南北长约300多米、宽约100多米,无疑就是战国时期铸剑“指挥部”了。
  于怀自豪地对笔者说:“我们对这座面积不大的城中城,纳入了建设发展计划,准备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沿城四周兴建一个能展现当年铸剑艺术和战争风云的文化长廊。”
   招贤:资源开发,激扬乡村新活力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村落是一种价值,也是一种资源。要发挥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价值,就离不开人的因素。因此,在传承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必须利用能人效应,引领大众创业创新,激发乡村新活力,进而实现乡村振兴。铁炉合庄村党支部书记何俊坡,在村“两委”班子会上明确提出:“要充分挖掘资源潜力,鼓励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到我村投资兴业,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返乡创业青年李华彬的万头生猪养殖场在乡、村两级的支持下迅速兴建起来,公司名称为裕兴养殖繁育基地,从事生猪饲养繁育,每年可向全国市场提供生猪一万多头。
  创业先锋、新型职业农民曹全民,创建了西平县冶炉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花木种植销售业,占地800多亩,每年可向全国各地提供苗木10万株,并向农户提供农作物技术咨询服务。2019年又成立了西平县浩泽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水产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
  境内竹园、任三楼两座水库每年可向市场提供鲜鱼三十多万斤。全村6座养鸭基地,每年可向全国各地提供鲜鸭蛋75.6万斤。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合庄村村民生活水平是一年一个台阶,可谓“吃甘蔗上楼梯——节节甜、步步高。”全村现有楼房100多栋,轿车370多辆,大型运货车20多辆,大型农机具50多台。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经过人居环境治理,各自然村都配置了垃圾桶,基本做到了垃圾不落地,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村内出行路面全部硬化,栽植绿化树6000多棵;现有文化广场3处,乡村大舞台2座,健身器材20多件;增建敬老院30多间,为五保户解除了后顾之忧;全村改厕及自来水安装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目前,铁炉合庄村已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掀起了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热潮,这个传统古村逐步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留根:不忘乡愁,继承传统续根脉
  乡愁,是家国情怀,是文脉延亘,是精神依归。记住乡愁,就是传承根脉,延续文明。不忘乡愁,就是要铭刻历史,牢记祖根,并使之繁衍生息。
  据范文澜《中国通史》记载:“河南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都是韩国著名铸剑处。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冶炉城春秋属楚,战国属韩,是当时冶铁铸剑的军工基地,距今已经有2700年的历史。先人们在这里开创了中国的铁器文明,辉煌了中国的宝剑文化。传说当时棠溪村村西的棠溪河畔有一“龙泉”泉水特别独特,所制刀剑用龙泉水淬火就会锋利无比,达到“吹须断发”“削铁如泥”的地步。
  在冶炉城村的田埂上,老教师陈富长向我们讲述了《农夫与铁匠的故事》:相传古代棠溪河东岸住着一个姓宋的农夫。盛夏的一天,他为了除草去到外张街(出山街)买了张家铁匠铺一把新锄。回家路过棠溪河时,发现一个“泉水坑”,坑里泉水晶莹碧透,清澈见底。由于天气炎热,再加上赶路劳累,农夫口渴难耐,急忙饮水,不料锄头掉进坑里,农夫赶紧打捞上来。
  回家后用新锄头下地除草,只见锄头锋利无比,石头、砖头碰到锄头自粉。农夫心想莫非是泉水显灵了,他如获至宝。
  翌日清早,农夫草草吃过饭,兴高采烈地前往外张街找张铁匠谢恩。见了张铁匠,他把锄头的神奇功效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张铁匠听后便问:“这把锄头碰到什么东西没有?”农夫思忖片刻答道:“除了喝水时掉到泉水坑里外,没碰到什么东西。”张铁匠听罢此言,恍然大悟。于是,立刻让农夫带路找到了泉水的位置。从此,张铁匠打造的锄头、镰刀、斧子等农用工具均用此泉水淬火,所制铁器锋利无比。
  自此以后,张铁匠生意兴隆,产品供不应求,很快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为报效国家,他又把这个“宝泉”禀报给韩国国君,国君器重他,并任命他为“铁官”管理当地军工铸剑。据史书记载,“天下之剑,韩为最。”“昔有棠溪泉,淬火铸剑锋利世无双。”看来,用棠溪泉水淬火所制宝剑锐利无比,名不虚传。
  美丽的传说印证了棠溪河水特别的水质和在古代冶铁铸剑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而铁炉合庄村“红土地”的出现,更说明了当时此地铁炉林立、规模浩大的真实盛况。据该村村民于林川介绍,在合庄村前面上百亩的农田里,不断发现有面积较大的红土。经有关专家考证,说那就是古代冶铁铸剑所留下的痕迹。
  铁炉合庄村,蕴含着古代文明的根脉,尤其是所辖冶炉城村,更是闪耀着古老文明的光辉。它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铸剑文化,不仅流淌着世代传承的脉络,而且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更是激励后世人奋勇争先、精心打造美好新生活的精神力量。铁炉合庄村全体村民身上体现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正是他们传承下来的千年沧桑中不变的根脉。
  留住了根脉,也就留住了美丽的乡愁、幸福的乡愁。
   扬名:叫响品牌,文化旅游展魅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的传承和革新构成了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驱动力。
  铁炉合庄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主要是以冶铁铸剑文化为中心,叫响多种文化品牌。一是民俗文化。重点继承发展特色饮食文化。诸如人们爱吃的豆腐脑、沫糊、粉浆面条,还有单馍、焦馍、葱花油馍等。二是书香文化。开展大众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共同携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传播正能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铜乐文化。继续传承发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庙大铜器,使之成为村民健身娱乐的主要载体。四是戏曲舞蹈文化。开展戏曲演唱和广场舞展演活动,让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此外,还有垂钓文化、剪纸文化、体育健身文化等。
  人们希望回归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静谧环境中享受欢乐人生。铁炉合庄村正好能够帮他们实现这一心愿。望得见山,合庄村西南不远处有九女山、蜘蛛山、跑马岭、锅底山;看得见水,村西面紧挨着棠溪河、棠溪湖。村中传统建筑、田园风光,可以让游客顿生悠悠思乡之情,勾起心中美好回忆。
  村妇联主任许书彩激动地说:“保护传统村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既活跃了乡村生活,也抢救了民族历史文化,意义非常深远。”村支部书记何俊坡强调说:“乡村旅游是我村今后发展的一大主题,要创新旅游形式,采取‘文化+旅游’的新模式,要让游客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受到文化的熏陶。”
  的确,铁炉合庄村在这方面具备这个实力。铁炉合庄村,纳“五河三湖”之灵气,拥生态资源之优势,可谓钟灵毓秀。西南15公里处有国家级森林公园棠溪源风景区。西面3公里处有景色宜人富有田园风情的黄龙湾小龙虾和鸡、鸭、鹅、鱼生态养殖基地。毋庸置疑,把铁炉合庄村古老厚重的千年文化和观光旅游融为一体,不失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在这里,既能畅享“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田园风光、山野情趣,又可体验中国古老农耕时代“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愉悦画面。每逢假日,舞钢、漯河及驻马店三个市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村委北面一公里处,有唐代古城遗址云庄寺。东边是高效农业开发区。开发区内,有人称洼洼地里好庄稼的合庄“四大洼”。西面是碧波荡漾的棠溪湖。经过近年来人居环境整治,铁炉合庄村实现了村庄林果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处处呈现出乡村美、田园美、生活美的曼妙景象。
  徜徉古老的棠溪河畔,思接千载,浮想联翩。铁炉合庄村,这片古老厚重而又散发着青春气息的热土,在经历千年沧桑后精彩蝶变,向着新时代阔步走来,向世人展现出它魅力无穷的古韵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