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朝朝)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近日,市水利局坚持疫情防控水利工作两手抓,把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放在突出位置,把强监管作为水利管理能力提升的主攻方向,千方百计完成全年水利改革发展各项重点任务,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完善水利高质量发展规划体系。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四水同治”、河(湖)长制、脱贫攻坚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历史性机遇,结合市情、水情,启动《全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水利专项规划》等编制工作。强化项目争取,积极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对接沟通,争取更多重大水利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市级规划,为今后发展留足空间。
扎实推进“四水同治”。认真谋划了6大类44个“四水同治”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地下水超采得到进一步控制,河湖管控能力增强,主要河道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建成区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下一步将出台《驻马店市2020年度“四水同治”工作管理调度细则》,从开工当月,市“四水同治”办将各县区项目建设任务按剩余工期均分,每月通报完成情况,并按总体进度进行排名。对于不能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县区,市“四水同治”办将提请市政府予以问责。
强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序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复工。继续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加强水灾害防治,推进实施宿鸭湖水库清淤扩容、板桥水库除险加固、淮河流域滞洪区、中小河流治理年度工程建设,洪汝河治理争取尽快开工建设。科学调配水资源,实施南水北调向四县供水、宿鸭湖向上蔡引水、薄山水库向正阳引水、铜山湖向泌阳供水(二期)、正阳县双庆河及清水河治理连通等水资源调配项目,完成燕山水库向驻马店供水工程及出山店水库向正阳、平舆两县供水工程项目的可研报告编制,缓解建成区水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持续推进水生态治理,实施市中心城区6支渠生态修复和上蔡县杜一沟、汝南县中心城区水系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意见,水利扶贫资金进一步向贫困县、贫困村倾斜,着力解决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水利脱贫攻坚工作头等大事,提高集中供水率。落实“四个不摘”政策,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上半年各类问题全部清零,实现农村饮水工程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管理的硬性指标。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农村坑塘治理和管护力度。坚持科学规划,试点示范,高质量完成10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加快移民发展步伐,完成2020年度移民人口审核及直补资金发放工作。持续推进移民示范村建设,加快培育移民主导产业。
持续强化水利行业监管。突出水资源、河湖、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小型工程运行等5个重点领域,实施常态监管。紧盯农村饮水和水利扶贫、工程质量和资金、河湖管理、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污染防治等5个风险高发领域,统筹资源、重拳出击开展专项督察行动,及时发现整改问题。
强化水资源监管。全面开展区域内流域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摸清水资源家底,夯实监管基础;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持续开展取水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坚持落实节水优先,推动各领域、各行业提高用水效率;把地下水水位作为主要监测对象,强化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
强化河湖监管。进一步健全完善河(湖)长巡河湖、清单式管理、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实”到“有为”转变。进一步创新完善“河(湖)长+”模式,总结推广地方党委、政府主导,水利部门牵头,公安、检察、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参与配合的河湖综合治理协作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河砂治理体系,一方面持续保持打击非法采砂高压态势,另一方面切实规范合法采砂,合理开发利用河道砂石资源。以县区为单元统筹实施水系连通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建设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示范河湖。
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全面提升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开展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对部批、省批、市批在建生产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督检查实现全覆盖。严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关,确保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得到严格落实。
强化水旱灾害防御监管。以水工程防洪抗旱调度为核心,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确保水工程调度运用规范、科学、高效。做好灾害防范应对,抓紧修复水毁工程,提早开展汛前检查,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最大程度降低水旱灾害损失。
强化工程运行监管。加快推进河湖划界,明晰管理界限,年底前完成各类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组织实施好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保障工程效益正常发挥。组织实施水库大坝水闸安全鉴定,开展水库降等报废工作,加大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力度。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一是增强治理能力。加快实施“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提高审批效率和群众便利度。进一步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尽快建立健全县级质量监督机构。二是加大监管力度。始终保持强监管的高压态势,确保行业强监管常态长效,促进各级水利部门履行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