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沟革命纪念馆。
老乐山风景。
中原漓江——薄山湖。
盘龙山公园。
留庄稻田艺术公园。
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动员大会。
创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工作推进会。
创建培训会。
提琴文化园。
旅游集散中心。
提供热情周到服务的旅行社。
综合服务站。
规范化标识牌。
规范化标识牌。
规范化标识牌。
规范化标识牌。
规范化标识牌。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中国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县 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 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
近日,确山县被确定为河南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河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驻马店市乐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被确定为河南省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这是确山县近年来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体现,是确山县近年来大力开展“六城联创”取得的又一成效,也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精心指导的结果。
以标准化创建促旅游产业提升
近年来,确山县把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建作为全县的重点工程、系统工程、全民工程,抓好抓细抓落实、求真求实求成效。
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路耕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彭广峰任第一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保障了创建日常工作的开展。
2017年11月29日,召开高规格的“确山县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动员大会”,数次召开大规模的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全县形成压力时刻传导、部门积极参与、项目全面进展、创建扎实开展的良好局面。该县旅创办多次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创建业务知识并组织考试,邀请专家到确山对职能部门领导和旅游标准化专职人员进行培训。在“红色确山”公众号、确山电视台、确山县旅游网等媒体上开办《旅创》专栏,普及推广旅游标准化知识。
该县通过举办板栗节、美食大赛、农民丰收节、小龙虾美食节、老乐山民俗文化节、留庄稻田艺术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扩大了确山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委托河南省标准化研究院编制了《确山县旅游标准化体系表》《确山县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等标准体系,编制了《确山县旅游业发展地方标准》和《确山县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并由县政府发布实施,为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编制了《确山板栗生产标准》《确山黑猪生产标准》《确山夏枯草生产标准》《确山凉粉生产制作标准》《确山提琴生产标准》《无公害优质红薯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干野菜生产标准》等地方标准,“旅游+行业”的生产经营标准和规范逐步形成。
在推进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县文化旅游部门认真甄别,确定50多家企业为旅游标准化创建示范企业,以示范企业为引领,积极推动创建工作开展。
近年来,确山县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提升,已经完成城区46条道路及人行道的改造升级,城区14个游园的绿化管理工作实现了规范化,绿化管护面积63万平方米。投资2800多万元,新建或改造公共厕所70座;各景区共投入504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16座;投资7000多万元,修建了老乐山中店十里河外联景观大道,栽种银杏树6800棵,形成了风景廊道;增开了县城至景区的公共汽车,方便了游客出行;投资300多万元,在高速公路和省道、县道安装旅游交通标识牌133个。在乡村旅游重点区域,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统一安装农家宾馆招牌,打造了确山乡村旅游景观。
旅游标准化创建为确山县旅游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757万人次,同比增长28.3%左右,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7亿元,同比增长38.2%左右。目前,全县已有两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200多家农家乐。
以产业壮大增强带动脱贫能力
近年来,确山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旅游扶贫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成立“确山县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该县在“脱贫攻坚六大专项行动”中规定,旅游景区、农家宾馆、休闲农庄、休闲山庄、采摘园、农家乐等采取“旅游+扶贫”带动贫困户就业或经营的,给予财政奖补,有力调动了企业和群众开发旅游项目、参与旅游经营,从而带动贫困人口就业的积极性。
在扶贫项目谋划过程中,注重扶贫项目和旅游项目的有机结合,尽可能增加旅游扶贫项目的占比,旅游项目向贫困村倾斜。2019年,全县规划建设旅游扶贫项目52个,占扶贫总项目的11.79%;整合旅游扶贫资金5996万元,占扶贫项目总投入资金的8.68%。2015年以来,旅游部门连续举办了五期农家宾馆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培训农家宾馆经营户和旅游从业人员500多人次;连续举办了五届确山县农家美食大赛,有效提升了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为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2017年以来,确山小提琴参加了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第四届、第五届中原(鹤壁)文博会,提琴产业也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带动脱贫的重要产业。目前,确山境内共有提琴生产厂家和手工作坊68家,年利润1.2亿元,吸纳26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260多人。
该县以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县为契机,在全县积极推进A级景区、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创建活动,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能力显著增强。
该县积极开展星级农家宾馆评定,在农家宾馆星级评定、财政奖补等政策引导激励下,全县已经发展农家乐200多家,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20多人。该县重点打造竹沟鲍棚、留庄赵楼等16个特色旅游乡村;培育九清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3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户;开发确山板栗、确山夏枯草、确山黑猪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和瓦岗红薯等特色旅游商品,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几年来,老乐山景区、常庄美丽乡村景区、竹沟革命纪念馆、留庄稻田公园景区、千年岭景区等企业都把旅游带动脱贫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结对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其中,老乐山景区常年吸纳5~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就业,100多名贫困人口短期就业,并在景区大门口为搬迁群众建设了集自住和旅游食宿经营为一体的农家乐住宅。仅邓庄村里沟村民组就整体搬迁28户106人,贫困户2户2人。这些昔日大山里的农户依托安置房开办农家乐15家、超市2家,每户月收入8000至12000元,家家购买了小汽车,彻底改变了贫困面貌。老乐山景区帮扶的邓庄村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景区帮扶,大力发展稻蛙养殖、龙虾养殖和优质红薯、瓜果采摘等旅游关联产业,集体经济逐步壮大,旅游业已经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全村57户贫困户中已有46户115人实现脱贫。竹沟革命纪念馆共结对帮扶贫困户18户55人,已脱贫13户40人;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共帮扶贫困户6户18人,已脱贫5户16人,为脱贫攻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前,全县有7万多人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村数量16个,占全县贫困村数量的19%,旅游带动脱贫3420户8600多人,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17.3%,旅游业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
统筹 曹亚红 贺建格
组稿 张新义
摄影 赵大军 张新义 李璞 侯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