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新理
西平县芦庙乡芦庙村的张广,1992年10月份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原54851部队93分队退役后分配到西平县出山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工作,2005年响应上级下岗创业的号召,南下深圳自主创业。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在农村基层和南方改革开放的商业大潮中,历练铸就了吃苦耐劳、不骄不躁和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军人本色,把平凡的岗位当作奉献的平台,在平凡的人生中收获着幸福和快乐。
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国防 退役扎根农村基层工作
张广高中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怀着满腔热情和青春的梦想投身保家卫国的人民军队。他在部队中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苦练军事技能,进步较快,入伍第二年就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预备党员,并多次受到团、营、连各级的表彰。在三年义务兵役结束时,本应退伍返乡参加工作,但由于当时部队需要,张广毅然接受部队安排,超期服役一年,为部队培养新的岗位人才作出了奉献。
1992年,张广从部队光荣退伍后,组织上安排其到农村基层工作,他毫无怨言,扎根基层一干就是10多年,其间妥善处理了多起农民之间、农民与乡村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赢得了上级领导和乡亲们的普遍赞誉,特别是在1998年的抗洪工作中表现突出,在镇领导的安排下他坚守袁庄大坝三天三夜,直到水情缓解,险情解除才回到家里。
执行国家下岗分流政策 自主创业竞风流
由于国家的精减政策,2005年西平县原出山乡与酒店乡两乡合并为出山镇,这样一来,两个乡的工作人员需要分流精减一半以上,当时正在工作的同志都不愿意失去工作。参加工作不容易,并且还都是国家在编人员,大部分同志心情非常低落。看到这种情况,张广在当时测评总积分较高的情况下,经过与镇领导谈话,主动放弃了竞争资格,为单位里老同志空出名额,自己南下深圳打工创业。
下岗后,张广不怨天尤人,不给组织添麻烦,收拾心情,轻装前进,南下深圳,成为打工大潮中的一员。他初到深圳从普通的业务员做起,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苦练业务技能,钻研行业技术,在较短的时间里干出出色成绩,被务工单位老总提升为销售总经理,后因公司发展壮大,公司老总把公司生产车间转售于张广。张广于2013年创立了深圳市蓝钻磨具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在超硬磨具领域渐渐打拼出了一片天地,并与世界多家著名公司合作,成为行业内的知名企业。
参与组建深圳西平商会 助力家乡招商引资
2013年,张广在几位西平籍企业家的共同组织下,开始组建深圳市西平商会,并于2016年被深圳市民政局正式批准。其间为西平籍有困难、有需要的老乡多次组织了捐资活动。如西平籍退伍军人李道信同志,因救火而牺牲,起初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家属求助于深圳市西平商会,得到消息后,商会会长、秘书长组织商会班组成员分工协作,组织老乡会捐款,联系媒体采访,与李道信生前单位多次协商,并向深圳市民政局提出申请,终于引起了社会重视,老家县委、市委领导也大力倡导表彰李道信同志的英雄行为,最后英雄的家属也得到了妥善安排。
西平县为了工业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张广多次积极帮助西平县有关部门联系老乡企业,并主动寻找合适的招商办公室。在张广和多名西平籍在深圳的企业家的协助下,成功签约了多家企业。最终有5家企业在西平县产业集聚区落户。
虽然已退伍多年,张广在工作生活中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一名退伍军人的优良作风。他成功后,不忘战友情,关心原部队战友的生活、工作情况,先后安排了10多名战友到深圳工作、发展,并且热心公益,经常参加义工活动,帮助公司困难员工。在当前国际经济新形势下,高新技术受一些国家的控制、垄断,张广敏锐地察觉到机会,勇于创新,不畏艰难,成立了有关半导体行业的公司,为我国发展半导体科技加油助力,为实现梦想磨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