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付明 严驰 李亚超 文/图
“郡县富,天下足。”县域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平舆县即将脱贫摘帽之年。加快工业转型提质、推动服务业扩量升级、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积极引导高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快速成长,培育打造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对于平舆县干部群众来说,今年更是埋头苦干、励精图治,砥砺逐梦、赶超跨越的关键之年。
数字最能说明一切。今年上半年,该县生产总值完成122.8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4亿元,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亿元,增长1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9亿元,增长2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亿元,增长12.2%,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站在新的起点展望未来,平舆人民信心满怀。大河之南,天下之中,千年挚地正在追风赶月,阔步前行,吟唱一首华丽转身的蝶变新歌。
高位谋篇布局 加速县域新崛起
“平舆经济发展,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工业,希望和出路也在工业。”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县委书记张怀德掷地有声地说。
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中原小城平舆县在短短两三年里,将藤编产业打造成链条完整的户外休闲产业。从2016年第一家企业入驻至今,平舆县已集聚了36家户外休闲企业,2018年产值11.7亿元,2019年上半年产值已突破10亿元。平舆县已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基地,被确定为全省十家外贸产业基地之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平舆县牢固树立工业兴县目标,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围绕皮革皮具、户外休闲、建筑防水、白芝麻、电商物流县域经济五大产业开展招商。今年上半年,签约重点项目7个,合同总投资12.9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完成进出口额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45万美元,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目前,平舆县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入驻规模以上企业25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2家,吸纳就业3.7万余人。今年上半年,平舆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8亿元,增长8.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亿元,增长12.1%。在全市项目建设暨产业集聚区观摩评比中居第1位。
项目引领集聚 县域发展势头猛
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泰普森休闲用品基地、花花牛现代化牧场,大项目、大产业欣欣向荣;防水产业大会、白芝麻产业大会,大交流、大合作往来密切;通用航空机场、海铁联运,大交通、大建设如火如荼……
今年上半年,平舆县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生产供给保持稳定,财政金融运行稳健,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平舆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趋明显。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对标先进地区,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生活环境,以营商环境的优化赢得开放胜势。全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所有审批事项一窗受理、一门办结、只跑一趟;职能部门主动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税务部门办理出口退税业务时间由15天缩短至3天,已超过沿海先进地区。
实施人才工程,建立了平舆人才智库,引进行业高层次人才,入库专家已达296人。该县与王复明院士合作的坝道工程医院、综合试验场已开工建设,河南蓝翎防水防护院士工作站已经正式运行,与中山大学合作建设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基础设施创新中心、农学创新中心已完成选址和规划设计。
加快产城融合 走好特色发展路
9月的平舆,花开艳丽,草木欣然。为回应群众对生态城市的品质追求,平舆县坚持“产城融合、以产促城、以城带乡”的工作思路,以“六城联创”为抓手,扎实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着力展现平舆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
见缝插绿、还绿于民。今年以来,平舆县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契机,结合老城区旧城改造,将城市休闲绿地打造成文化再生、观景、休闲、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空间。目前,该县城区建成公园游园42处,总面积333.9公顷,形成了大体量、宽林带、多树种的园林绿化格局,扮靓城市“颜值”。
蓝天芝麻小镇采摘游乐、金沙湾赏花戏水……公园游园之外,平舆人休憩娱乐有了更多的选择。
近年来,平舆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业态发展,带动农业“接二连三”,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积极推进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大力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培育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涵丰富的休闲农业示范点,推动乡村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