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逐梦新时代 奋进再出发
——黄淮学院向特色鲜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华丽转身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江凌(前排右一)到校调研。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教育厅党组书记郑邦山(前排中)带领全省高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在黄淮学院观摩交流。

    打造乡村振兴学院、服务驻马店经济社会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一景。

    菁菁校园。

    奔向美好未来。

    1000多名黄淮学子实现出国留学的梦想。

    校园鸟瞰。

  通讯员张楠楠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中国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驻马店市的一座最高学府,黄淮学院也从昔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师范学校,跃身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试点院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流既远,其源自深。黄淮学院兴学肇始于1973年8月的驻马店师范学校,其间数易其名,历经驻马店师范大专班、驻马店师范专科学校、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多个发展阶段,到2004年6月,教育部批准在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民办中原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正式设立黄淮学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升本之初的黄淮学院,基础差、底子薄、困难多。在黄淮学院校史馆里,一张张历史照片,一幅幅校园图景清晰讲述着这所大学的沧桑、变迁,记录了学校初建时的举步维艰。面对困难,全校师生发扬“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黄淮精神,抓住发展不放松,坚持发展不动摇,“埋石头、划跑道、建高地、种大树”,在生存追赶的搏击中果敢亮剑,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与时俱进,推动学校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与蝶变。
  尤其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办学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办学道路。经过不懈奋斗,这所新建本科院校已经发展成拥有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医学等9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在提高办学层次、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扩大办学空间、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现如今的黄淮学院占地2460多亩,校舍面积由升本之初的12万多平方米增加到58万平方米;图书由62万册增加到268万册,教学仪器设备由4500万元增加到2亿多元;教职工1200余人,设有17个二级学院,50多个本专科专业,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万余人。校园环境清新优雅,办学条件优良,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繁花似锦春如许,源自不辍苦耕耘。
  循此回望,近年来,黄淮学院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改革创新,助推学校内涵式发展。
   实施“四个工程”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大学面临的首要问题。
  黄淮学院党委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党对学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施党建“四大工程”,着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筑牢“方向工程”。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实创新理论武装工作。做强宣传思想工作,构建了“四三二一”大宣传工作矩阵,健全意识形态工作体系。二是以担当作为为导向,着力强化“动力工程”。围绕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加强“讲政治、重担当、做表率”学习教育,树立“学、干、严”三种导向,建立健全了“定目标、抓落实、严考核、强保证”的工作体系。三是以固本强基为目标,着力夯实“基础工程”。深入开展“党建质量提升行动”,选优配强带头人,加大投入保障。坚持改革创新,让基层党建“活”起来。四是以正风肃纪为保障,着力建设“正风工程”。先后制定修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意见》《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办法》等20多项规章制度,全面打好督查、述职、考核、问责“组合拳”,推动了管党治党不断走向严、紧、硬,为推进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聚力“四个转变”
  引领事业发展新突破

  坚持扎根中原大地,围绕服务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四个转变”。
  坚持把办学思路转变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发展办专业。对接地方主导、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实施“学科专业改造提升计划”,先后停招老专业,新增了21个地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的新专业。重点打造6大特色专业集群,增强了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优化度。
  融入地方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先后成立了驻马店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与教育部、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了企业家学院和全国首个乡村振兴学院,与地方30多家企业共建了2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集成服务中心,协同推进科技创新。
  坚持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200多家行业企业合作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共建了6个行业特色二级学院、232个校内外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以及“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智慧城市&智慧校园体验中心”、“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等28个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推进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体化协同创新。
  坚持把培养目标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深化应用型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校企“双主体”培养,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构建“四位一体”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以及“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入推进“课堂革命”,以“一师一金课”为抓手,全面实施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现场教学、“翻转课堂”等融“教、学、做、评”为一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每年聘请100名左右的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到校任教,选派100名左右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一线,接受实践锻炼。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投资50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教师发展中心。土木工程教师团队荣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成了2.3万平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打造“1+N”创客空间集群。构建了以“五个融入”(即融入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教学、课外实践和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培养了一批师生创业先进典型,8名学生先后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孵化了80多个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其中,2个公司己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新四板挂牌上市。绿色生态创业项目“态态家园”入选中关村“雏鹰计划”。“黄淮众创空间”获批首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坚持把中外合作办学转到国际化发展上来。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境)外20多所高校合作培养毕业生l万余名,千余名学生实现了出国留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12个。“黄淮迈索尔国际软件工程学院”列入河南省“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连续承办了六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论坛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性论坛。
    深化“四项建设”
  汇聚新时代再出发新动能
  奋进新时代,承载新使命。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为中国教育把舵定向,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为中国本科教育提供根本遵循,进一步标志着中国教育现代化进入了新阶段、迈向了新征程。2019年,全省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教育大会相继召开,进一步为河南教育、河南本科教育确立了基本方针、发展路径和基本举措。
  站在新的起点上,黄淮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按照“补短板、强特色、守正创新,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工作主线,全面深化“四项建设”,即以提高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为统领;以打造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增强全体黄淮人的“凝聚力”为支撑;以扩大黄淮学院的“影响力”为驱动。通过“四项建设”彰显和谐发展新理念,厚植发展新优势,实现学校新一轮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四项建设体现新时代黄淮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完善了学校新一轮内涵发展的总体布局,汇聚了黄淮学院新时代再出发的新动能。全校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于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逐梦新时代、奋进再出发。在新的科学规划的引领下,黄淮学院的事业发展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幅波澜壮阔的美景已然铺开。满载着希望和梦想,这所年轻的本科学院,正朝着建成特色鲜明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