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在推进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交流会上,市委书记陈星会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
省科技厅厅长马刚在我市企业调研。
2019年5月8日,在全市科技创新暨“三大改造”推进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是西(左五),副市长贺振华(左六)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2018年7月19日,在全市科技创新“四个一批”工作推进会上,天中科技创新人才受到表彰奖励。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参观黄淮众创空间。
2019年5月8日,全市科技创新暨“三大改造”推进会召开前,副市长贺振华带队观摩企业。
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祁兴磊和他培育的中国肉牛品牌——夏南牛。
记者张士君通讯员杨新立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首我市科技事业从调整、发展到创新的光辉历程,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就见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记录了我市科技工作者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坚实足迹。目前,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驻马店市天中孵化器有限公司)、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金凤牧业蛋鸡养殖智能化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驻马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黄淮众创空间)、国家级星创天地5家(平舆白芝麻星创天地、李芳庄精品西瓜星创天地、孺子牛星创天地、鸿发浆果星创天地、豫南椿庄星创天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市产业集聚区)、院士工作站1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4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星创天地8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家、省级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集群1个、省科普示范基地1个、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1个、高新技术企业120家、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3家、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3家。2018年,全市专利申请量3948件、专利授权量2268件,分别增长58.2%。、67.5%,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36亿元。2013年,我市首次参加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并被科技部评为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所辖8县1区全部通过考核。
创新氛围逐渐浓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先后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全市推进科技创新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全市科技创新投入推进会和全市科技创新“四个一批”推进会。特别是2017年8月驻马店市人民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签署知识产权服务合作议定书,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社会服务驻马店工作站(全省第5个),促进了我市专利导航工作(导科研、导发展、导规划、导招商、导市场)。10月召开了厅市会商会议,市政府与省科技厅成功签署了《河南省科学技术厅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工作会商议定书》。围绕驻马店市传统优势产业及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成长性产业的发展需求,积极与省科技厅对接重大科技专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争取省级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支持。2019年5月8日,在确山县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暨“三大改造”推进会,通过现场观摩、PPT演示演讲、观摩点露天会议等创新模式,开出了新意和质量,令与会人员耳目一新,有力推动了我市科技工作的发展,为驻马店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创新体系初具规模
近几年,驻马店市在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跨越。
创新引领型企业快速增长。2016年6月市产业集聚区创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填补了我市无高新区的空白,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两年实现较大增幅,2017年新增27家,增幅全省第二;2018年新增62家,增幅全省第一,总量实现“翻番”达到125家。中集华骏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企业最高荣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实现了驻马店历史性的突破。积极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培训活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目前,我市有创新龙头企业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参评企业已达到160家。
创新引领型平台建设积极推进。2016年8月出台了《驻马店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18年,新建院士工作站3家,总数达10家。2019年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总数达12家。其中“河南省小麦抗性遗传育种院士工作站”荣获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称号,中科院院士印玉龙与我市广华集团遂平广源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河南省无抗饲料生物技术院士工作站”研发的“无抗发酵饲料产业化”技术荣获2018泰国国王杯“发明者日”展览会金奖;全市首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首家国际联合实验室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18家、增幅达到39%、总数达64家,国家级星创天地新增3家、省级星创天地新增4家,总数分别达5家、8家,星创天地数量增长117%,各类创新平台数量均实现历史最大增幅。
创新引领型人才队伍逐步壮大。认真开展每年一度“151”天中科技创新人才评选,目前,已评选五届79人,已成为我市科技战线上的领军人才。引进院士13人,10家院士工作站科研人员300人,有300多家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高端人才120人,培养技能人才3000名。河南名品彩叶董事长王华明入选2018年度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计划”人选,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7个。“夏南牛”之父祁兴磊荣获“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创新引领型机构建设快速推进。在市政府的主导下,依托黄淮学院,成立了“驻马店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同时还成立了驻马店电子商务学院等6个学院,依托市经开区与清华大学签约成立了“驻马店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依托上蔡县久久面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江南大学联合成立了研究中心等。
加强“双创”载体建设。目前,我市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众创空间5家。我市各孵化器、众创空间通过组织开展创业培训、论坛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聚集和服务创客3500人次,累计孵化西平县川田照明有限公司、立至电控科技有限公司等200余家企业,激发了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7年6月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在参观黄淮众创空间时给予其极大的肯定。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我市共取得科技创新成果1569项,其中87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奖,1082项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部分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047项,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68项,获得科技资金支持3.2亿元。组织实施市本级科技项目1497项,落实市级科技专项资金1.31亿元。组织实施7项省重大科技专项和28项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投入省、市财政科技资金4900万元。这些新技术、新成果的问世和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极大提升了农业机械、医药化工、电子玻璃、煤化工、夏南牛、畜禽设备等产业骨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培育形成了生物医药、电子超薄玻璃、新能源电动车、特高气输电杆塔等一批在国内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产业,形成了夏南牛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在食品、能源煤化工、装备制造、建材、轻纺等产业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加快了通用天方、昊华骏化、河南蓝天、中集华骏等一批骨干企业的发展。
科技合作不断拓展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省内外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创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加快我市技术升级和经济发展。共组织参加了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中国郑州科技成果交易暨高科技人才交流会、陕西杨凌“农高会”等全国性科技活动大会20次,累计完成科技成果交易签约项目90个,签约金额15.85亿元。2013年,在陕西杨凌“农高会”参展项目获“后稷奖”“后稷特别奖”各1项。2017年征集技术需求32项、人才需求245人,参加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合作北京推介会。会上,签约5亿元项目一个。利用中国农加工洽谈会这一平台,近五年共征集发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80家院校、科研机构农产品加工新专利、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科研成果转化项目1287项,共促成企业与院校、科研院所达成科研成果转化合作意向980个,签约项目620项。2014年我市成立中科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驻马店分中心以来,成功引进转化中科院成果9项,企业投入转化资金3500万元,实现产值3.2亿元。2015年,市政府与郑州大学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积极引导各县区和企业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00多所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引进高层次科研人员,特别是院士来我市开展科研活动。通过共建院士工作站,带动了我市和建站企业的项目实施、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推进了深层次科技合作。2015年泌阳县真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创建河南省真菌研究院士工作站以来,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60亿元。金凤牧业通过与西班牙金耐尔(GANAL)、荷兰多赛(Dorset)、乌克兰特赫纳(TEXHA)等外国先进企业合作,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养鸡设备自动化技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的优化升级,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2016年11月河南金凤牧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蛋鸡养殖智能化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与蓝翎环科防水有限公司签订了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合作协议,共同组建建筑防水企业中的首家院士工作站,并在平舆建设坝道工程医院建筑防水(平舆)分院及基础工程原型试验场,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一流、世界领先“原型工厂+云服务平台”与一体的工作站。工程医院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提出的“检测在现场、诊断在云端、专家遍全球、服务在身边”在国内乃至国际都达到了领先水平。2018年7月22日,江南大学与我市久久农科联合建立的“久久农科-江南大学联合研究中心”在上蔡县产业集聚区揭牌运行。2019年5月5日,中山大学与平舆县人民政府共建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签约仪式如期举行,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项目落户驻马店市平舆县。2019年6月6日,市人民政府与摩米创新工场成功签约,在人才、产业、创新增量和军民融合等方面与驻马店市加强合作,共同做大人才大市场、做强人才经济人。
科技扶贫成效显著
近年来,全市科技系统围绕产业扶持、企业(龙头)带动、基地示范、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五大脱贫帮扶路径,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型龙头企业、科技扶贫示范点、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实施了夏南牛养殖、精品西瓜种植、食用菌种植、花生大面积推广等创新项目,带动了贫困户就业增收。目前,全市已有1000多名科技特派员和560名“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下到农村和企业,编写农业系列丛书2万多册,累计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20万人次,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80个,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00项,创建利益共享实体119个,形成龙头企业40家,带动15000户农民从事种、养、加工等领域的科技开发,实现利润1.5亿元,发挥了科技“造血式扶贫”效果,使贫困村和贫困户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贫困地区提供智力支撑。我市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和科技扶贫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有力促进了全市扶贫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