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新义
“我也是个人,有胳膊有腿的,要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女人要自强自立,不能让人看不起。”2019年5月5日,在6000余名干部群众参加的确山县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一个弱女子铿锵有力的话语在会场上空久久回荡,引来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她就是誓师大会上发言的脱贫之星代表、家住朗陵街道赵庄社区张西组村民张艳艳。
说起这位命运坎坷、历经磨难、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农家女子,无论是左邻右舍还是十里八村的群众,无论是社区干部还是街道、县里的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并发自内心地说:“张艳艳真是好样的!”
命运多舛她从没向困苦低头
1984年出生的张艳艳,从小就聪明好学、勤奋努力。然而,母亲的突然去世,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犹如雪上加霜。为了不让体弱多病的爸爸受苦受累,十多岁的她就辍学外出打工。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又没有一技之长,张艳艳在打工期间,什么苦体力活都干,有时为了多挣点工资,主动要求加班加点。工作之余,工友们总是看到,这位身体纤弱的小姑娘虽然劳碌了一天,但脸上总是乐呵呵的,有时还哼着她自己喜欢的歌。
在福建打工期间,张艳艳也收获了爱情、走进了婚姻殿堂,但由于各种原因,婚姻很快破裂了。独在异乡的她,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凄苦。
2012年,张艳艳的父亲因患脑梗塞致右侧肢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这对于本已心力交瘁的她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满怀着对老父亲的孝心,她毅然决然辞去工作,回老家照顾父亲。
床前尽孝她做到了无微不至
张艳艳父亲的病情比较严重,整天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得女儿照顾。突如其来的病患,让老人家变得脾气暴躁,有时张艳艳把做好的饭菜端到他的床前喂他,他却故意把饭汤洒落一地。满含泪水的张艳艳,只好重新为父亲做饭,哄着他吃下去。寒来暑往、冬去春回,张艳艳照顾父亲生活的同时,还每天坚持为父亲按摩胳膊、腿脚,并竭力给父亲说话,为的是锻炼他的语言能力。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张艳艳几年的悉心照料,父亲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能够慢慢说话了,也能够拄着拐杖慢慢挪动着走路了。因为父亲需要长期口服药物维持治疗,医疗费用支出较大,而张艳艳又长期在家照顾老人,无法外出务工,家里的生活十分拮据,房屋也是几近危房。在2015年的全县脱贫攻坚精准识别中,张艳艳家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对她的家庭进行精准帮扶,帮助她修建房子、医疗救助、安排务工等。2016年,张艳艳家实现了脱贫。
为了防止张艳艳家返贫,当地党委、政府帮她联系县职业中专免费参加电脑培训班学习,然后对接离她家不远的县产业集聚区门厂务工,每天还协调门厂里为她瘫痪在床的父亲提供一顿爱心午餐。
爱心助困她用奉献照亮别人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张艳艳,去年结了婚,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富有爱心的她,自己摆脱贫困后,时刻不忘帮助生活困难、鳏寡孤独的父老乡亲。同村的老人,谁有了头疼脑热,她总是前往照顾。陪老人说说话,帮他们充电费、电话费,教他们使用电视机遥控器,替他们洗碗,细微之处彰显了这位农家女子的友爱之心。本村甚至附近村子的老人,都把她当亲闺女看待。
如今,张艳艳是社区“爱心小分队”队长,经常带领村里的老人到全社区16个村民组贫困户家中,宣讲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鼓励贫困户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干家务、打扫卫生。
“人穷志不穷”,是张艳艳经常说的一句话。作为全县脱贫之星,她正用自己的切身行动感召和帮助身边的贫困户,自强、自立、自信,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她,就像闪耀在乡间夜空的一颗小星星,照亮着暂时还没有脱贫的乡亲们,以乐观的心态、坚定的信念、坚实的步伐,走好战胜贫困、奔向小康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