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郑刚:以笔为犁 逐梦前行
  记者 董腾飞
  他从小就怀揣记者梦,后来如愿以偿。他说,这是一生的幸运。
  他从事新闻工作近三十年,心无旁骛,孜孜以求,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奉献了最美丽的青春年华。他说,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近十年来,他获得了新闻主任编辑职称,荣获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连续四届被评为驻马店市拔尖人才;仍坚持常年值夜班、去一线采访,且乐此不疲。他说,新闻事业是一生所爱,自己执着于斯,行动于斯。
  他就是第十届市社会科学类拔尖人才、天中晚报社总编辑郑刚。
  近日,天中晚报社几位同事的讲述,让这位老报人的形象在记者脑海中更加清晰、立体起来。
  他信奉“吃亏是福”,用担当精神夯实前进路基。
  在新闻单位,一个大的业务部室不过十来个人,小的只有两三个人,作为部门负责人,该怎样才能带领大家团结向上出成绩?担任过记者部主任、编辑部主任的郑刚认为,部门负责人要展现自己的担当精神,不怕吃亏、不怕误解。这样大家都愿意吃亏了,这个团队就好带了,就一定是一个团结的队伍。正是抱着这种想法,在任驻马店日报社记者部主任时,碰到苦活、累活、需要担责任时,郑刚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受这种精神感染,这个当时人数最多、最年轻的业务部室在郑刚带领下,经过一年的打拼,在一片质疑声中脱颖而出,成为驻马店日报社最团结、最能打胜仗的队伍。后来,该部室被团市委表彰命名为“青年文明号”,被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信奉“吃亏是福”的郑刚也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他以笔为犁、以梦为马、以报为伴,深耕天中这块沃土。
  新闻战线,业务立身,谁业务能力强,谁进步得就快。有一段时间,天中晚报社没有首席记者。郑刚打听得知,有些同志认为首席记者的业务分值高、工资也高,损害了多数人的利益。为了鼓舞干劲,郑刚每逢开会就对大家讲,首席记者是旗帜、是标杆,在新闻单位就要树立敢于争先的榜样。后来,在业务会议上天中晚报社开始选树、表彰首席记者,也掀起了一股比学赶帮的业务热潮。
  好新闻离不开好策划。郑刚常说,做好新闻,就要有“顶天立地”的策划。“顶天”就是要宣传好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让党委、政府满意;“立地”就是要做好暖新闻、软新闻,围绕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立足于让党和政府满意,他组织策划的“扬帆驻马店”“出彩天中”“策马天中”等专题报道多次被上级宣传部门表扬。其中,他亲自策划并多次采访的《天中英烈》报道被省委宣传部《河南新闻阅评》推广,获时任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批示表扬,并获经费结集出版。立足于让群众满意,他策划了《五一福报》报道,在每年五一期间,一批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作品就会如约和读者见面。
  正是有了这些“顶天立地”的新闻策划,《天中晚报》深受市民欢迎,每年都会有一批好策划、好稿件被省委宣传部《河南新闻阅评》在全省推广、表扬。
  在记者岗位上,郑刚笔耕不辍,采写了大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其中,2008年采写的新闻特写《总理和我们在一起》、2017年采写的《省城来的第一书记》、2018年采写的《杜天俊慧眼识舟天中鸟遨游世界》分别获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赵超构好新闻一等奖、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十几年来,他采写的新闻作品中近20篇获省级一等奖、30余篇获二等奖,撰写的新闻业务论文也多次获省级奖项。
  郑刚还热心“传帮带”,以“专家带徒”的形式指导年轻记者,目前已有三位年轻记者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获得了副高级职称,一大批年轻人正成长为业务骨干。
  郑刚对记者说,现在虽然岗位变了、担子重了,但是对新闻事业的感情依旧炽热,今后将继续讲好驻马店故事,传播好驻马店声音,树好驻马店形象,凝聚驻马店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