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丁振 通讯员 胡军华
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载春华秋实。
七十年来,西平人民不忘初心,传承嫘祖精神,以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干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西平这片红色热土上奏响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的精彩乐章。
特别是近年来,西平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开启决胜全面小康、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发的新征程。广大干群以“奋发图强、再创辉煌”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奋力推动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全县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
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44.2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全市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增长26.6%,增速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这是西平县2018年交出的成绩单!一项项工作、一组组数字背后,是一份厚重的答卷!
打造集聚平台 拓宽高质量发展路径
近年来,西平县牢固树立工业至上、企业至上理念,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途径,坚持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和调优产业结构并重,力量向工业倾斜、资源向工业集聚,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强化项目支撑,促进集聚集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该县围绕“以业兴城”的目标,规划建设了14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建成10.2平方公里。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水、电、气、热、通信等设施,形成了“八纵六横”路网框架和“五网”覆盖体系。此外,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集聚区延伸,促进了产城融合发展,被评为“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西平县立足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围绕“四个特色区中园”,合理布局企业,促进抱团发展,重点培育壮大服装生产、机械装备制造两个主导产业。
以嫘祖服饰文化为依托,该县建设5.3平方公里的嫘祖服装新城,努力把服装产业培育成为百亿级产业集群。如今,歌锦、华之诺、新思维等40多家企业已入驻智尚工园;领秀梦舒雅、国泰服饰等项目已经建成,服装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已经形成,被定为“国家智慧型纺织产业园区试点”“河南省服装名城名镇”。
依托金凤牧业等龙头企业,该县分别建成了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和河南畜牧机械产业园。目前,已有法国新技、荷兰多赛、西班牙埃克凡、金耐尔、德国芬格5家欧洲畜牧机械行业巨头入驻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金牧人、瑞航农牧等10家企业入驻河南畜牧机械产业园。
该县还依托鼎力杆塔、凯威钢构、电锋杆塔等企业,建成了全省唯一的输变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食品机械产业园,加强与省食品机械协会合作,吸引了温州科信、温州皮克等10多家知名企业正式入驻,促进了食品机械企业集聚发展。
如今,“招大引强”的成果正释放着巨大红利。西平县产业集聚区2018年规上工业总产值40.5亿元,工业增加值8.63亿元,先后被评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智慧型纺织产业园区试点”“全省5A级最具投资价值营商环境集聚区”“全省十佳发展战略产业集聚区”……
统筹城乡建设 开创全面振兴新局面
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绵延的藕塘、盛放的荷花、漫步的游人……走在西平县“两河”治理工程橡胶坝水域,映入眼帘的生态水系,让人有一种身处江南水城的错觉。
近年来,西平县以建设“花海旅游新城”为目标,以“四城联创”为载体,抓住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示范县的机遇,扮靓做美城镇,城市品位日益提升。
实施生态水系建设工程。西平县按照以水润城的理念,围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大力实施治水蓄水工程,投资近20亿元,全面实施小洪河、引洪河、南城河“三河”生态工程;规划实施“一渠六湖”治理工程,进一步贯通城区水系,实现河湖渠互连互通,形成循环型水系网络。
实施全域精品绿化工程。西平县围绕打造“花海旅游新城”的目标,投资14.5亿元,推进1.2万亩嫘祖植物园、3000亩嫘祖海棠园建设,加大森林城市创建力度;投资6.9亿元,高标准实施了小洪河、嫘祖河、南城河绿化以及107国道城区段、柏国大道、未来大道等道路绿化工程;投资10亿元,对城区17处游园绿地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了人民公园、宝严寺公园、南城河公园、24公里的沿河海棠生态走廊等一批游园绿地,实现了“开窗见绿、出门见园”的绿化景观。
实施道路互连互通工程。西平县完成了南环路、启航路、北大街、滨河路、风林路等道路新建、改造工程;升级改造了西平大道、柏城大道、未来大道、解放路、凤鸣路、金凤大道等道路。西漯快速通道、柏苑大道东段、柏亭大道、经贸路等道路建设正在实施,道路通行能力持续提升。
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工程。为传承文化“基因”,做到“以文化城”,西平县总投资5.7亿元,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502亩的嫘祖文化苑;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占地约100亩的冶铁铸剑文化园,还原了西平古代冶铁铸剑的场景;投资5500万元,建成了占地约200亩法家文化园,展示了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文化思想;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占地约180亩柏国文化园,展示了西平古柏国的悠久历史。
实施民生项目提升工程。西平县投资6000万元,对东关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投资5000多万元,继续实施背街小巷深度改造;投资3900万元,对火车站广场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投资近2亿元新建、完善120多处体育场地;投资6000万元建成了占地120亩的全民健身中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程。西平县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坑塘治理、污水处理、垃圾清理为重点,推进集镇园林化、村庄森林化、村内林果化,倡导植树栽花种草、清运垃圾、清除杂物、清洗坑塘、清洁庭院,建立保洁长效机制,倡导文明新风,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观摩现场会在西平县召开,被评为2018中国建设美丽乡村典范县。
致力决战决胜 提升高质量发展温度
近年来,西平县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发展机遇,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向着攻坚目标扎实迈进。
打好脱贫攻坚战。为推动脱贫攻坚质量全面提升,该县实施到户增收项目,建成20个重点产业扶贫基地,极大提升了带贫能力;发展光伏扶贫项目,覆盖贫困户4334户。同时,发放金融贷款1.3亿元,带动2578户贫困户增收;推进“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家庭看病难问题;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为1.49万贫困人口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推进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7个集中托养中心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西平县着力防控矛盾风险,积极开展纠纷大排查大化解、特定群体稳控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形成声势。同时,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着力打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西平模式”。自去年以来,全国社会心理服务高峰论坛、全省“信访+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现场会等在西平县相继召开,先后有100多个县区来西平学习经验。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该县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加大施工工地、道路扬尘管控力度,开展餐饮油烟污染、工业企业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实施碧水工程,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日常巡河工作,大力开展河流“清四乱”专项治理、水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河流清洁百日行动等活动,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如今,迈进新征程,嫘祖故里西平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宏伟征程上阔步前行,续写着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