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姓氏笔画排序)
1.白冰,男,1976年生,开封高级中学教师
关键词:书写笔直人生的“弯腰哥”
工作21年,白冰培养出三届高考全市第一名。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症使他每天拄着拐杖上课,被学生亲切称为“弯腰哥”。他又罹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但仍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
课堂上,他知识渊博、语言幽默,深受学生喜爱。他的历史课不再是一堆时间和事件的堆砌,而是鲜活有生命力的“再现”。培养学生政治思想意识和健全人格是他身为一名历史教师自觉的使命和责任。课下他帮助学生支起书架组织读书会。他热爱读书、善于思考的品质深深感染着学生,是学生心目中的“启蒙者”。
他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讲台是他人生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弯腰书写着笔直的人生轨迹。2015年,白冰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
2.王艳着,女,1980年生,濮阳市清丰县高堡乡英满城小学教师
关键词:打磨“好玩数学”的“童话女王”
王艳着扎根农村,淡泊名利,从教19年累累硕果竟还是初级职称。她童心不泯,教育情怀浓厚。为给孩子们鼓励,自刚上班还没工资的十几个月开始,她就剪彩色五角星和精致的纸花;带领孩子们收集废品卖钱买奖品,奖品人人有份,哪怕是班里文化课成绩最差的孩子。她善于创新,成就“童话女王”。一个简单的折纸游戏就能轻松俘获孩子们的心。她能把枯燥的数学题变成有趣童话,把孩子们平时遇到的易错题和难题融入到故事中去,让孩子们因“趣”生“趣”,从而爱上数学。同时,她还通过网络支教,为乡村孩子打磨“好玩的数学”课程。
王艳着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中国好人、河南省“李芳式”好老师。
3.方兴华、方书典父子
方兴华,男,1962年生,南阳市淅川县大石桥乡孙台希望小学教师
方书典,男,1991年生,南阳市淅川县大石桥乡孙台希望小学教师
关键词:父子携手撑起山区教育的一片天
“咱们山区贫穷落后的根子是没文化,留下来当个老师,救救咱们全村的娃娃们!”1983年,村中老支书的一句话深深扎在当时刚刚高中毕业的方兴华心里,他拿起课本走上讲台,从此一干就是36年。
作为一名教师,方兴华的业务能力强,两度成为当地教育的“救火英雄”,让在外地求学或辍学在家的孩子返校就读,扭转学校生源流失严重、教学质量连年下滑的落后状况。他动员妻子到学校无偿照顾学生的生活,一干就是十几年。为解决学校教师紧缺、为学校教学注入年轻力量,他说服儿子方书典放弃高薪工作,返乡从教。从教后的方书典,勇挑重担,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并崭露头角。
方兴华、方书典父子携手撑起山区教育的一片天,是当之无愧的师德标兵。
4.刘先生,男,1979年生,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关键词:带领学生不断挑战高水平赛事的职教人
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除了正常教学工作,辅导学生参加比赛成了刘先生生活里的重头戏。他所带学生先后获得多项优异成绩,2018年第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省赛辅导学生荣获三轴第一名、五轴第三名,在全国决赛获得全国数铣项目第一名、数控加工中心第一名;2018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机械行业选拔赛获得得全国二等奖……耀眼的成绩少不了背后辛勤的付出,训练期间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深夜1点多才能回到住处。选手休息,他还要总结当天的训练情况,脑子里时常紧绷着一根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生一次次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他也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教练、优秀指导教师。这是对他付出的最大认可。
5.许永恒,男,1974年生,浚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关键词:开创“两访一会”工作法的中职教师
许永恒放弃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远离家乡开封来到浚县。他对待工作充满爱心、耐心和细心,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状况,他开创“两访一会”工作法,在校接待家长来访,课外时间到学生家中家访,不定时分小组召开家长会。执教前10年,他走访过300多个学生家庭,走遍了浚县所有的乡镇。22年来,他自己资助学生50多人,多名受资助学生考上大学,其中10多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3名学生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他调入浚县职业中专,投身职教怀抱,继续在新的岗位上续写教育初心。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他先后被评为全国课题实验先进个人、河南省优质课教师。
6.许运锋,男,1984年生,汝州市大峪镇二中教师
关键词:坚定山区教育信念不动摇的第一代特岗人
2009年9月,作为第一批特岗教师,许运锋被分配到汝州市大峪镇偏远山区的中学教学。特岗转正后,按照规定他符合到城区或回户籍所在地任教条件,却毅然放弃了调动。为能够安心扎根山区任教,他还让妻子调到了山区,和自己一起担负起山区教育的重任。
他坚持,一个学生在班里可能只是几十分之一,在一个学校可能是几百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就是百分之百。他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教学中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积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准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肯定,所教学科成绩连年位居全市前列。他先后被评为汝州市教学标兵、汝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
7.杜战领,男,1963年生,济源市坡头镇苇园教学点教师
关键词:山村教学点的全能教师
杜战领生在大山里,长在大山里,干在大山里,至今仍在坡头镇最偏远的西部深山里唯一的苇园村教学点工作。在教学点工作的37年里,他无怨无悔,因为他的心一直系在大山里留守儿童的身上。每当想起孩子那期盼的目光,他总想着怎样才能给留守的孩子们更多的帮助,极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学习好,掌握更多知识。
他对差生从不歧视,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地鼓励,指导他们,使他们不厌学,并在快乐中增长知识。孩子们生病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他们看病买药,坚持放学的时候一定给他们送到家里,坚持对困难建档立卡学生重点帮扶,经常到学生家走访。坚守大山的他多次被当地评为优秀教师。
8.李杰,男,1969年生,三门峡市卢氏县朱阳关镇莫家营小学教师
关键词:将大爱融入细微之处的“当代武训”
李杰扎根基层,坚守乡村,将大爱融入细微之处,从教29年,坚守深山教学点16年。他坚持每天接送学生上下学,每天中午给学生做饭,不断变换花样,尽力满足学生口味。在教室一角设置服务台,提供开水、感冒药、创可贴等,让孩子享受家的温暖。为困难学生交学费,自费给学生安装无线网,给过生日的学生煮鸡蛋、买蛋糕。自费设立“李杰爱心基金”,专门奖励优秀学生和家庭困难孩子……他把看似平常的教书育人工作做到了极致,以无私的爱心赢得了业内的尊重与社会的推崇。李杰先后被评为2017~2018年度三门峡教育人物、2018年度“中国好教师”等。
9.李雅,女,1980年生,周口经济开发区许寨学校教师
关键词:为师生点亮心灯的乡村名师
在同事看来,李雅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教学能手”“迪迦奥特曼”。她撰写各类文章100多万字,成立了区里李雅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并晋升为市里的名师工作室,承担了2019年周口市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她是河南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国培计划”特聘讲师,已在驻马店等地讲授观摩课和专题讲座36场。
她还是学生的“知心姐姐”和留守儿童的“爱心天使”“老师妈妈”。近年来,她成功申请到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ACCEF)长期的图书专项资金和上海启明书社的“爱阅读”项目,让学校图书室拥有藏书1万多册。她先后获得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岗位标兵等荣誉。
10.李化勇,男,1961生,信阳市罗山县彭新镇公山小学教师
关键词:38年摆渡学生的“船夫”教师
李化勇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船夫”,教师和船夫这两个原本毫无关联的职业,却在他身上共存了38年。
学校与村子隔河相望,如果要步行到学校,就要多走1个多小时的田间小路,横渡水库是最快捷的方式。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业,减轻家长负担,38年来,他坚持用小船摆渡学生。
他潜心研究复式教学方法,申请的县级课题《一、二年级复式教学方法初探》已结题,后来他又申请了省级教研课题《农村教学点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他的复式课堂教学方法在全县得到推广。
他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2016年教师节期间,在北京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等中央领导接见。
11.张桂枝,女,1970年生,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师
关键词:“一带一路”科技文化推广传播者
张桂枝爱生如子,困难学生身边、生病学生床头总有她的身影。她因材施教,亦师亦友,努力帮助学生成长。她根植中原大地,长期深入畜牧业一线开展技术服务、科技扶贫,在漯河麻鸡品种鸡选育、家禽流行病检测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她还投身国家战略,担当传播信使,主持中亚“一带一路”重大专项,先后8次组织专家团队到吉尔吉斯斯坦亚洲之星、国立农业大学等地开展科技文化推广传播,扩大了河南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她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优秀教师、“身边的张丽莉”等荣誉称号。
12.周位群,男,1972年生,洛阳市第三中学教师
关键词:学校里的“拼命三郎”
有教育理想的老师、工作狂、拼命三郎……这是学生对周位群的评价。2014年6月6日布置完高考考场,高度紧张和劳累的他在学校摔倒,竟然是特别严重的股骨颈骨折。他放弃至少可以一年以上的休养直接住进了教学楼,让远在外地70多岁的老爹全天照顾,顽强地拄着双拐站在了讲台上。这一拄就是5年多。
他每天从早晨6点多到夜晚10点多坚守在办公室和班级里,始终和学生奋斗在一起。一届届家长们都说:“我们还没见过这样硬拼、这样热爱学生的老师。”他先后被评为洛阳市首届“最美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
13.周福军,男,1972年生,新乡医学院教师
关键词:创办“手机医学院”的医德师德先锋
周福军是一名临床教师,除了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之外,牺牲个人休息时间,进行了长达6年的公益医疗志愿服务活动。他投资10万元,自带设备、自备课件、自行驱车,集结基层医生,走山区、下基层,技术下沉、科技下乡,针对基层医生进行“互联网+医疗”模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创办了“手机医学院”微信平台,让乡村医生免费上大学。该案例入选国家卫计委优秀案例。
在工作和公益活动中,他践行医德师德,传播正能量,为公立医院和医科大学的人文传播树立了榜样。2018年,他被评为河南省工人先锋号、新乡医学院最美教师。他的事迹先后两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14.郑美玲,女,1978年生,郑州外国语学校教师
关键词:努力做豫派实践型教育家
从教22年,郑美玲以工匠精神研究教学,所教的每届学生中招成绩都遥遥领先,到了高中乃至未来,都显示出了极强的学科素养和能力。不管多叛逆多调皮的学生,在她的影响下,都会被激发内驱力,呈现的不是一个两个的进步提升,而是整个群体的优秀攀升。不管多落后的班级,在她的感染下都会逆袭成为那一届的传奇班级。她影响的绝不是学习能力、学习品质,更有着对学生生涯规划的影响。她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去拓宽学生的“三观”。学生称她是“一姐”,家长称她是“女神”,同事称她是“钢铁人”。
郑美玲一直朝着豫派实践型教育家努力,先后被评为中原名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入选“中原千人计划”——中原领军人才等。
15.单崇新,男,1977年生,郑州大学教师
关键词:痴心教育的科研巨人
作为高校教师,他长期扎根教学科研一线,努力钻研,严谨治学。10余年间几乎没有周末和假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经过艰苦努力和辛勤付出,先后取得了国际上第一个氧化锌基激子型电致发光、第一个可持续工作氧化锌发光器件、第一个氧化锌雪崩探测器等结果,研制出高品质克拉级钻石化学气相沉积工艺。
他执教课堂,努力为学生答疑解惑,给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栋梁之材。他指导的学生曾多次获得中科院院长奖、朱李月华奖、研究生国家奖等奖励和荣誉。他也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
16.洪晶,女,1982年生,安阳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关键词:为特教学生谋划未来的“刻瓷坊主”
作为一名聋人教师,自身的经历让洪晶深深明白一个特殊孩子的成长、成才是多么艰难。学校“刻瓷工作坊”的成立是洪晶为孩子们点燃的星星之火。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学到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可以看到希望与未来……
她常常备课到深夜,为了一幅图、一个线条反复推敲至满意;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新的技法,她还常常自费购买书籍,利用休息时间自费外出学习。她所带领的“刻瓷艺术工作坊”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获得全国一等奖。工作之余,她参与策划的一系列残疾人认知宣传及体验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残疾人走向社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她先后被评为安阳市文明教师等。
17.柴子清,男,1991年生,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教师
关键词:握紧教育接力棒的90后青年教师
以校为家,一间实训室过道、一张简易折叠床、一条单薄毛巾被,成为柴子清爱岗敬业的真实写照。他是一名“奉献型”的带头人,放弃自己的所有休息时间和节假日,承担学校航空工程部的多项工作;他是一名“智慧型”的教书匠,他所带领的学校无人机团队在全国无人机应用比赛中多次斩获大奖;他是一名“务实型”的管理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不仅在课余时间与每个学生谈心交友,而且还不辞辛劳地进行家访。
作为洛阳经济学校的风云人物,他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全国无人机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航空业协会特聘专家。
18.郭文艳,女,1983年生,新乡市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园长
关键词:乡村学前教育的领跑者
2012年,郭文艳放弃城里幼儿园的优越工作条件,来到山区幼儿园一待便是7年。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鹅卵石、玉米皮、树叶,甚至丢落的纸箱,都成了课程资源;她带领团队开荒建立生态种植园,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构建适合孩子发展的园本课程。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教育思想。她带领幼教团队创办全国第一所幼儿园附属大学——川中社区大学,让28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上起了大学。家长的成长反哺幼儿园的成长。
短短的几年,幼儿园获得河南省示范幼儿园、河南省家园共育示范幼儿园等荣誉,郭文艳在中国学前教育学术论坛会的报告,引起3000多名与会专家学者的强烈反响,成为河南乃至全国乡村学前教育的领跑者。
19.黄沂娅,女,1964年生,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教师
关键词:永远怀揣热情的“敬业女神”
黄沂娅认为,老师的光荣在于付出,当老师就要像春蚕一样吐丝,像蜜蜂一样酿蜜,充满奉献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参加工作32年来,黄沂娅匆忙的身影、干练的作风、独特的创意、忘我的热情,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张默默奉献的名片,也成为学校师生心中的“敬业女神”。
黄沂娅的丈夫曾突发脑溢血,昏迷了五天五夜,情况十分危急,她日夜守护在病床旁。可是,丈夫刚有好转,她就加入创文文案整理和志愿服务活动中,只有到了晚上,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去病房继续照顾躺在床上的丈夫。她对教育的执着,赢得了驻马店市优秀教师、驻马店市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20.傅声雷,男,1965年生,河南大学教授
关键词:土壤生态学的顶尖学者
1996年,从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硕士毕业后,傅声雷到美国佐治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国际土壤生态学顶尖学者,取得了了众多创新性科研成果。2004年,他在美国博士后流动出站,经过认真考虑后,放弃了在国外发展的机会,带着家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016年初,放弃了熟悉的生活工作环境,他带着自己的两个已经毕业多年的博士生张卫信和邵元虎,来到河南,开始了新的征程。我省是农业大省,目前他带领团队重点研究的一项内容就是研究土壤生物在可持续农业中的作用,探究如何通过调控土壤生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