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办好“国字号”盛会 打造“风向标”之城
——我市借力会展经济助推大发展经验做法受国务院表扬、省政府表彰
 
  记者滑清泉见习记者周由
  5月30日,全省督查激励表彰电视电话会议郑州主会场上,人们再次把目光聚集于驻马店这座“千年古驿站、生态文明城”的美丽城市。当驻马店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是西与其他省辖市负责人笑容满面地从省领导手里,郑重接过省政府颁发的“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表扬单位”荣誉奖牌时,全省爆发出热烈掌声。
  这一荣誉源自去年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表扬通报。通报指出,经国务院同意,对在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中发现的“驻马店借力农产品加工业会展经济助推大发展”等130项地方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旨在进一步激励各地区各部门担当作为、狠抓政策见效,推动形成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
  一座城、一场会,会以城兴、城因会荣。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这个我国目前唯一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题的5A级展会,农业农村部在省辖市级举办的唯一常态性“国字号”盛会,已与驻马店牵手走过二十一年。
  二十一年栉风沐雨,二十一载踔厉风发。二十一年来,中国农加工投洽会,不仅成了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区域经济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还成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首发平台。
  心无旁骛谋发展、集中精力抓落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省督查激励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我市借力农产品加工业会展经济助推大发展典型经验做法在会上受到省政府隆重表彰,可以说实至名归、众望所归。
  办好一个会,激活一座城。作为农业大市,我市扬长避短,凭借独特资源、区位优势和政策叠加机遇,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充分发挥投资促进、贸易合作平台作用,推动全国首个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在驻马店落地建设,有力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职业教育、旅游、交通、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拉开了筑巢引凤的发展大幕。
  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天中大地延展开来。
    打开通向世界舞台窗口
   架起新的区域沟通桥梁

  鳞次栉比的展台、摩肩接踵的人流、场面恢宏而热烈……尤其是来自“一带一路”国家代表团的代表,新奇而兴奋地参观着展台上的各式产品。这个镜头就来自第二十一届中国农加工投洽会开幕式的活动现场。
  “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这个古代南来北往的信使驻驿歇马的城市,正把“天中”一词,从古人的美好寄托转变成生动的现实。
  1998年12月14日,由原农业部、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驻马店市承办的第一届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会召开。从那时起,盛会年年办,一年更比一年强。21年间,“东西合作会”更名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从当年的“马路市场”成长为5A级“国字号”农展会;从单一的农产品交易发展为融技术、科研、资本、政策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交流服务平台,从中原大地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大会连续在驻马店举办二十一年以来,我市紧紧依托中国农加工投洽会这一平台,围绕粮食、油料、畜禽等农业资源优势,把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确定为我市的主导产业,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对外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先后引进了台湾徐福记、河北君乐宝、重庆恒都、今麦郎、山东鲁花、花花牛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落户我市,培育壮大了十三香调味品、久久面业、一加一面粉等一批本地骨干企业,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伴随着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举办,“千亿级”产业集群乘风崛起。在2015年河南省公布的2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名单中,驻马店市的食品产业集群赫然在列。驻马店正成为中国的“食品之都”。
  2018年1月30日,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复在建设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这是农业农村部批复在全国建设的首个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驻马店这座逐步向工业化迈进的新兴之城,将以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为引领,打开另一扇通向世界舞台的窗口,架起一座新的区域沟通桥梁。”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3年,建成产业优势明显、配套功能完善、服务优质高效和‘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到2028年,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中国农业硅谷、现代产业新城。”
   走出农区工业化高质量跨越路子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步伐铿锵有力

  地处黄淮平原,我市的农业资源可圈可点: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常年粮食产量140多亿斤,芝麻产量全国第一,生猪出栏量、肉类总产量居河南第一位。
  然而,农产品多而不优、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增收乏力,一直是我市棘手的“家底”。
  怎么把这个棘手的“家底”变为压箱底的“老本”?驻马店在持续探索:找准定位、抓住机遇,趁势而上、筑巢引凤。
  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因“农”而旺。二十一年来,依托中国农加工投洽会这一平台,驻马店这片神奇的土地正在续写着无尽的荣耀与辉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的实施,让驻马店走出了一条农产区工业化高质量跨越的路子。
  截至2018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685家,吸纳就业人员15.8万人,年实现总产值1631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43∶1,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和芝麻油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驻马店第一大支柱产业。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71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1个,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市级集群达到30个。
  小花生成就大产业。以花生产业为依托,正阳县正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全国领先、全省样板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18年8月11日,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与正阳县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打造以花生产业为主导的P2C产业电商运营平台——正阳渤海花生交易中心。2018年8月20日,正阳花生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国内商品直供网”挂牌上市。
  不仅如此,我市还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互联网+农业”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8年底,全市11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网上电子商务,其中60家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总投资2.3亿元,累计实现交易额116.3亿元。
  “如今的驻马店,庞大的市场引擎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最强动力;水陆空立体式综合交通体系让农产品加工业尽情释放动能;方便快捷的物流、进出口业务服务使农产品加工业‘舒筋活骨’;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强大后盾;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农产品加工业持久‘续航’的内核。”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驻马店,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时代。
   营商环境越来越优良
  会展经济插上腾飞翅膀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人口大市,能够取得如此有目共睹的成绩,借力农产品加工业会展经济助推大发展,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秘诀”?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为企业提供一流的政务服务,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这是我市发出的有力答卷。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但需要“硬措施”来托底。
  早在2018年初,我市就把“每月15日定为企业服务日”的决定写进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提升服务企业能力、推进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企业需求开展综合服务,进一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建立服务企业微信群,领导分包企业,派驻企业“服务员”……当下,这些“贴心”的服务措施对驻马店市各级领导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领导直接为企业发展服务,是政府联系企业的主关口,是惠企政策的宣传员、破解难题的协调员、企业情况的调研员、发展环境的监督员。”市政府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说。
  良好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元素,是企业茁壮成长的阳光和雨露,是创业创新者实现梦想的深厚沃土。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打造审批更少、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一流营商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省率先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不动产“一窗受理”,全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压缩至20个工作日……经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市全力打造出一个“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妥”的政务服务品牌,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阳光和雨露。1月12日,首都北京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迎来了又一个令千万天中儿女心潮澎湃的时刻——在中外媒体闪光灯交相辉映、现场掌声雷鸣中,“2018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荣誉证书和奖杯花落驻马店。
  与此同时,驻马店海关也喜获海关总署和中央编办批复设立,各项筹建事宜正在加速密集推进,助力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进入高速通关时代。“设立驻马店海关既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扩大对外合作、服务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打造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迫切需求。”在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看来,这无疑为我市会展经济加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力促进了会展经济发展,会展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借助中国农加工投洽会的平台,我市不断深化改革,建立完善机制,开展招商引资,逐步从“大粮仓”转变成“大厨房”,奋力向一流地级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2019年,承载产业提升、聚集、对接和融合的重任,第二十二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将再一次在驻马店隆重举行。放眼未来,一座新时代农业文明的“风向标”之城,正在天中大地迅猛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