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唐翀)2018年,全市烟草业转型升级市场综合治理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端窝点、断源头、清市场、腾空间”的工作要求,联合各县区政府和市、县两级烟草、公安、交通、邮政等部门,持续深入开展烟草市场综合治理工作,全市烟草市场综合治理亮点纷呈。
据悉,2018年市场综合治理行动开展以来,市场综合治理组集中行动590次,出动人员12137人次,出动车辆3010台次;检查零售商户236240户次,取缔无证商户31户;查处涉烟案件2276件,移交公安机关15件;查获假烟、走私烟(含制假窝点查获)37367.3条,非烟草专卖渠道的真烟283337条,案值827.76万元,罚没款21.03万元;打掉制假团伙3个,捣毁省产、包装、仓储假烟窝点17个,收缴制假烟设备2套;拘留69人,逮捕53人,判刑17人。
强化组织领导,注重查办落实。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履行全市烟草市场综合治理牵头职责,成立以5个处级干部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烟草市场综合治理督导组,每组分包2~3个县区。每季度组织对各县区烟草市场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一次抽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全市烟草市场综合治理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检查和处理,严格落实督导、考核、奖惩问责工作,切实把烟草市场综合治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突出物流环节,加大案件侦破力度。针对物流寄递环节涉烟违法行为,2018年3月,工商、烟草、公安、邮政、交通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物流寄递环节打击涉烟违法犯罪协作机制的意见》,齐抓共管,全力遏制利用物流寄递渠道实施的各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借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摧毁了一批涉烟涉黑犯罪团伙,抓获了主要头目和骨干分子。遂平县侦破的“3·30”互联网销售假烟网络案件,涉及河南、安徽等26个省(市),涉案人员262人,涉及品牌28个,涉案实际销售金额5057万元,已查处落实509万元,刑事拘留8人,批捕5人,判刑4人。该案件于2018年4月2日被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列为督办案件。
排查重点地带,扎实筑牢打假防控基础。2018年以来,随着周边烟草市场管理力度越来越大,制售假烟活动向周围转移渗透,市场综合治理组自我加压,加强省、市际边界市场、农村市场、交通枢纽、繁华商业区、宾馆、酒店等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全面排查,通过一级抓一级,及时发现并打掉制假售假窝点,有效防止卷烟制假活动在我市落地生根。2018年,我市打掉制假团伙3个,捣毁制假窝点17处,收缴Y14-23卷接机组1套、3000型包装机组1套,查获成品烟支439万支以及制假烟丝、滤嘴棒、盘纸等大量制假原辅材料,涉案实物价值760余万元。
持续联合执法,推进专项治理行动。烟草市场综合治理组会同多部门联合制定了《2018年烟草市场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建立物流寄递打击涉烟违法犯罪协作机制的意见》《“利剑2018——护航中原”专项行动方案》等,将卷烟打假纳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联合执法,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保持了综合治理联合执法常态化高压态势
加强日常监管,引导规范市场秩序。在烟草市场日常监管中,推行“321”分类监管模式,对守法户、移动商户轻微违法户每月至少检查1次,对一般违法户每月至少检查2次,对严重违法户每月至少检查3次,进一步提升监管成效。在烟草专卖许可证审批发放过程中,全面落实“放管服”工作要求。在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后续监管中,对无证无照、证照不符、证址不符、人证不符、经营字号与许可证不符、“僵尸”户、虚拟户,以及买卖、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许可证等问题,及时予以整改规范。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会宣传、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全市先后发放告知书22500份、宣传单12000份,设立宣传台10个、宣传展板30余块。
今年,市烟草市场综合治理组将按照省、市关于烟草市场综合治理工作要求,进一步协调相关部门,依法监管,严格执法,坚决打赢烟草市场综合治理攻坚战,为我市烟草市场转型升级保驾护航,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