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弘扬红十字精神 构建文明大爱天中
——驻马店市红十字会用行动温暖一座城
    省红十字会原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王建民,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冯玉梅在确山县看望困难群众。

图①应急救护演练。

图②为公交车配备红十字急救箱。

图③省红十字会副巡视员郭巧敏等领导为汝南县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孟梦点赞。

图④出席“5·8”世界红十字日宣传活动的市领导与志愿者合影。

图⑤省、市红十字会领导到正阳县慰问困难群众。

􀴁李青峰文/图


  前言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带领全市各级红十字会,发扬红十字精神,牢记红十字宗旨,以“博爱在天中、文明驻马店”为引领,积极搭建红十字爱心公益平台和人道救助平台,扎实开展“三救”“三献”核心业务,奋发有为,成绩喜人,开创了驻马店市红十字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局面。2010年4月,国家总会组织全国红十字系统有关领导到我市观摩;河南省政府《工作快报》2011年第44期刊发了我市的先进经验,先后6次在全省、全国红十字会系统性会议和培训班上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先后获得全省抗震救灾先进单位、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省红十字系统综合目标考评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树立了驻马店市红十字人敢争先、勇创新、求发展、有能力、重诚信和人道、博爱、奉献的新形象。 

  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与联合国、奥委会并列的三大国际组织之一。中国红十字会是党领导下的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

高高飘扬的红十字旗帜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也是红十字会创始人亨利·杜南的诞辰。每年的今天,全世界都会采取各种形式纪念这位感动全人类的伟大人物——第一届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红十字会创办人、国际红十字运动之父亨利·杜南。150多年来,亨利·杜南树起的红十字旗帜,跨越种族、疆域、信仰和时空,飘扬在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飘扬在战场,飘扬在疫地,飘扬在灾区,也飘扬在渴望帮助的人们心里。1948年,国际红十字会将他的生日确定为世界红十字日。
  “人道、博爱、奉献”是红十字倡导的精神。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跨越国界、种族、信仰,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活动。人道主义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相信红十字精神将不断发扬光大。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毛雷尔时曾如是说。2017年5月8日,新修订的《红十字会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红十字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红十字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红十字会法》的颁布实施,是新形势下推动红十字会改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对于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人道工作领域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红十字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在我们身边以怎样的方式温暖存在着?在第72个世界红十字日,笔者走进我市红十字会,让读者更全面了解红十字会,从而唤起更多人参与红十字人道主义事业的热情。

组织建设坚强有力


  2016年7月,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市红十字会工作汇报,并研究下发了《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两个文件,为红十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市红十字会紧紧抓住实施ICB项目建设试点这个机遇,提出了县、乡基层组织建设“五有”标准,建立起了市、县、乡、村四级红十字基层组织网络,先后举办了各类培训班50多期,不断提升各级红会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能力,2013年3月所承担的加强型能力建设(ICB)国际项目顺利通过红十字国际联合会终期评估考察验收,项目经验与世界各国分享。

“三救”工作亮点纷呈


  救助工作精准到位。市红十字会成功打造了“博爱在天中”品牌,建立起了全市第一个稳定的红十字筹资救助渠道,近年来共募集“博爱在天中”救助款物(折款)2000多万元,惠及弱势群众3万余人。积极开展人道救助,连续多年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仅2018年就为低保户、残疾人、特困家庭送去价值109.5万元的温暖包,发放救助金400余万元,数千户群众受益,传递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救护工作创新突破。大力实施应急救护培训“五进”(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增强社会各界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降低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率。近年来共开展普及培训1124场次,培训7.7万多人,培训救护员2532名,并在全市建立了55个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立了长效机制,实现了常态化。2018年,以落实市政协的228号重点提案《关于加强公众场所应急救护保障工作的建议》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公众场所应急设施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申请经费,为市区所有公交车配备了急救箱,在市天中广场和高铁广场设置了红十字应急救护站并配备AED除颤仪等相关急救设施,并对市区所有在岗公交车司机进行了普及培训。
  救灾救援及时高效。修订完善了《驻马店市红十字会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组织红十字蛟龙水上义务搜救队在薄山湖举行了水上应急救援演练,组织红十字山地救援队在黄淮学院、民生社区、中小学等开展以“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和应急演练。2018年8月,受台风“温比亚”影响的7县区75个受灾乡镇的群众,积极争取的省红十字会4万元救灾款和价值14万元的家庭包600个,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三献”工作稳步推进


  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成效明显。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等严重顽疾的最有效措施,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大爱之举。自2003年我国开展造血干细胞工作以来,我市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已5328人,已成功实现捐献22例,居全省前列。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宣传、推动、表彰等工作,彰显了天中人“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器官捐献工作流程,开展了宣传、登记、见证、救助等工作,至目前,我市人体器官已成功实现捐献106例,遗体3例,80多人签署了器官捐献自愿书。2018年12月,遂平县32岁青年王俊文意外脑死亡后,老父亲怀着朴素的善念,做出了捐献儿子器官的义举,将王俊文的多个器官无偿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王俊文家人这种人道、博爱、无私奉献的善举,人们为之感动,并以提供爱心帮助等方式向王俊文的家人表达敬意和慰问。国内众多报纸、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纷纷跟进报道,形成新一轮宣传典型的舆论高潮,为驻马店好人之城、文明城市增色。

“红会送医”科学高效


  自2015年“红会送医”活动开展以来,市红十字会把志愿服务和“红会送医”活动有机结合,广泛招募专家和领导干部成为志愿者,先后探索了“医联体”模式、县级医院帮扶2至3个乡卫生院的工作模式,实现了国家、省级贫困县全覆盖。至目前,共开展送医活动60多次,参与的领导和专家志愿者800多人次,帮带了基层医院、培训了乡村医生、惠及了弱势群众。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红会送医”先进单位,其经验做法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红会送医”推进会上进行了交流。

志愿服务有声有色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积极探索和运用“1+X”工作模式,成立了领导干部志愿服务队、灾害救援、医疗救护、蛟龙水上救援、山地救援、爱心服务、爱心车队、爱心艺术团等不同特色的红十字志愿服务队27个,统一配发了会徽、队旗,为志愿者骨干配发了马夹、帽子,运用参与式的方法,经常性引导和指导广大志愿者广泛开展“学雷锋——红十字志愿者在行动”、高考期间免费送考生、春节期间义务接送农民工回家过年、参与红十字宣传、“红会送医”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组织红十字志愿者成功为嵖岈山马拉松保架护航,2017年红十字蛟龙水上救援队作为唯一的团体被评为“感动天中十大人物”。

脱贫攻坚同心同行


  市红十字会积极融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脱贫攻坚大局,大力开展“结伴同行脱贫路红十字志愿者在行动”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心搭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与贫困户结伴同行的桥梁,将红十字会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大局之中。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勇于作为,不断扩大社会影响,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募捐“结伴同行脱贫路”资金1200多万元,招募志愿者800多人,受益群众4万多人,充分发挥了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

“红十字进社区”初见成效

  “红十字进社区”是新形势下传播红十字精神、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创新举措。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市红十字会领导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实地调研并召开协调会进行安排。汝南县红十字会和驿城区红十字会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狠抓落实、严格标准,把“红十字进社区”与基层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志愿服务、应急救护培训、结伴同行脱贫路等工作紧密结合,共招募志愿者365人,开展各类培训36场次,传播人道精神,普及急救知识,服务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区。

“博爱家园”项目进展顺利


  “博爱家园”项目是中国红十字会围绕中央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着力打造的以社区(村委)为平台的品牌项目。2018年,我市争取了“博爱家园”项目3个(全省共15个项目点),分别在平舆甘港村、确山南泉村、上蔡石佛村实施,每个项目点中国红十会总会资助40万元。自“博爱家园”项目实施以来,市、县红十字会以“倡导红十字理念、弘扬红十字精神,培育红十字文化”为目标,以对项目点最易受损群体的关爱为宗旨,严格标准,认真实施,目前已按照项目计划完成建设,实现了让社区群众在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中受益、让红十字精神深入农村的目标。

天使基金运作规范

  规范运作天使基金和天使阳光基金,大力宣传、严格把关、认真审核,让群众少跑腿,早日得到救助。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共申请总会基金会资金371.5万元,救助白血病患儿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5名;2018年争取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支持,全市17名符合手术条件的先心病患儿赴上海进行了全免费手术,极大地减轻了患儿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