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泌阳有本“红色故事会”
《红色鄂豫边》传递爱国情
    红色教育基地传递革命火种。

    《红色鄂豫边》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载体。

    追寻红色历史,关注老区发展。

通讯员 刘艺文/图

  
  泌阳县作为革命老区,在红色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非常活跃,是张星江、王国华、张旺午、周俊鸣、仝中玉、陈香斋、王海峰等众多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
  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反映老区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经济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鼓励干部群众砥砺奋进,2011年,由泌阳县委主管、泌阳县老促会主办的红色期刊《红色鄂豫边》创刊,旨在宣传老区,使社会各界了解老区、不忘老区、关心老区、支持老区。
  作为鄂豫边革命老区一方宣传阵地,《红色鄂豫边》不断创新思路,调整栏目,力争办出特色。杂志设有《特别报道》《红土情缘》《老区新貌》《红色记忆》《往事回眸》《脱贫攻坚》《文化风情》等20多个栏目,追寻历史、关注现实,讲好“三个故事”,服务乡村振兴。杂志发行范围为鄂豫边区20余县,并与国家和省、市老区杂志联系。该杂志已经编辑出版30期,在鄂豫边区产生了较好影响。
  浩浩青史,有目共睹。为更好宣传革命老区泌阳县,目前,《红色鄂豫边》微信公众号已经开通,成为传播老区红色历史文化的又一个重要平台和展现时代风采的爱国主义教育窗口。

相关链接 :
  鄂豫边省委革命纪念馆位于泌阳县铜山乡焦竹园村,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共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驻地。以此为中心开辟的鄂豫边革命游击根据地(又称桐柏山革命根据地)是南方八省市十五块红色游击根据地之一。
  1934年前后,襄枣宜苏区鄂豫边工委和河南省的中共党组织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破坏殆尽。在腥风血雨之中,曾在江西瑞金参加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受到朱德、陈云接见的王国华、张星江联络仝中玉、周骏鸣、张旺午、陈香斋等一批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奔走呼号。1935年8月,张星江、王国华、张旺午等在唐河毕店商定,将豫南、鄂北两地边区党组织合并,并成立鄂豫边省委。由张星江任省委书记,王国华任宣传部长,仝中玉任组织部长。随后,在泌阳县王店镇南张楼村马长富家的高粱地召开会议,决定在确山、泌阳、桐柏、信阳接合部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桐柏山革命根据地,以配合南方各游击区的斗争。
  1936年1月,鄂豫边省委建立自己的武装——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成立之初只有7个人、3支枪,由周骏鸣任队长,王国华为指导员,自此不断发展壮大。1937年10月初,红军游击队在抗战爆发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迅速壮大到400多人。根据党中央《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此时独立团已有600余人,辖两个营、六个连和一个通讯排,一个手枪队。1938年初,经周恩来宣布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并根据党中央在鄂豫边区域内建立中原抗战战略支撑点的指示,迁驻竹沟,在邢集整编后开赴抗日前线。
  鄂豫边省委革命纪念馆由焦竹园革命旧址、鄂豫边纪念广场、鄂豫边纪念展厅三大部分组成。现馆藏文物259件,其中珍贵文物11件,二级以上文物4件。占地面积23908平方米,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