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爪草成为致富“金疙瘩”

本报记者 王家恒

版名:要闻
  初夏时节,遂平县和兴镇大刘庄村的广袤田野上,连片的猫爪草种植基地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农户躬身田间,从泥土中轻轻挖出一簇簇黄褐色的“金疙瘩”。伴随着猫爪草陆续进入采收期,一曲“小药材”撬动“大民生”的乡村振兴赞歌正在持续奏响。
  大刘庄村种植户刘春贺一大早便奔忙在田间地头。“采收可是个技术活,要连根带茎完整挖出,轻轻抖落泥土后,还要仔细清理须根和杂质。”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说话间,他身边的竹筐里就装满了品相完好的猫爪草。
  “现在市场行情不错,我准备再多种几亩。”看着长势喜人的猫爪草,刘春贺脸上笑容洋溢。
  不远处,新种植户段大哥正在自家地里忙碌。看到去年收成不错,今年他果断拿出6亩地改种猫爪草。“技术员说今年品质比去年还好,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然而10年前,大刘庄村最初种植猫爪草时,村民对它的认知还停留在“能治咳嗽的中药材”层面。“挖一天还不够工钱”,不少村民回忆道,这导致初期种植规模始终徘徊在十余亩。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近年来,和兴镇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将猫爪草种植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创新“合作社+农户+市场”模式,全面推进猫爪草种植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不仅如此,随着市场对中药材需求的增加,猫爪草的售价持续上升,村民的种植热情也被激活,种植面积呈现几何级增长——从最初的“试验田”到如今的3000多亩规模化种植,大刘庄村完成了从“零星试种”到产业基地的华丽转身。
  “现在村里人见面打招呼,问的都是你家今年种了几亩猫爪草。”一名村民笑着告诉记者。
  从《本草纲目》中的一味草药,到如今带动一方经济的“香饽饽”,猫爪草的蜕变印证了中药材产业“破土生金”的潜力。如今,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在大刘庄村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