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参观者在第五届消博会低空经济展示专区亿航智能展台体验展品。 新华社记者 孙笑天 摄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 刘杨 陆君钰)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6日表示,越来越多外国朋友走近中国、感受中国,这离不开中方实施的各项免签政策,持续简化来华签证流程,推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便利举措,欢迎更多外国朋友来趟春意暖暖的“中国游”!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我们注意到,开年以来,中外人文交流精彩不断。包括奥斯卡影帝、美国网红在内,越来越多外国朋友来华“中国游”。上周末,大阪世博会开幕,中国馆惊艳亮相,古色古香设计与现代科技成果吸引许多民众排队参观。中国对外国民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首先祝贺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开馆,很高兴看到当地民众为中国馆点赞。”林剑说,“我注意到,由中国贸促会牵头组织的中国馆不仅有书简长卷的外观设计和墨池竹林的园林景观,还首次在全球零距离对比展示嫦娥探测器采集的月球正背两面土壤样品,展出‘蛟龙号’深潜体验舱、全新人形机器人等科技产品,既有传统文化元素,也有现代科技突破,相信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林剑表示,从线上“云游”到线下“打卡”,从在海外看中国到来中国实地游,越来越多外国朋友走近中国、感受中国。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各口岸入境外国人92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2%。其中免签入境占比71.3%。这离不开中方实施的各项免签政策,为外国游客提供更长停留时间和更大活动范围;也离不开持续简化来华签证流程,推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便利举措,让“中国游”越来越丝滑。
“我们欢迎更多外国朋友来趟春意暖暖的‘中国游’!”他说。
“购”在中国!消博会“新”意涌动新华社记者 古一平 谢希瑶 罗 江
和身着千年黎锦的人形机器人握手,穿上“外骨骼”智能设备轻松搬起60斤重物,躺在智能按摩椅上解锁“深度睡眠”……
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首次设立的消费科技展区面积占比超过30%,成为本届消博会的网红打卡点。在这里,人们真切感受科技创新照进现实生活,领略未来消费新趋势新潮流。
机器人走进生活,展开“人机共存”新图景——
提重物吃力、登高腰痛、照顾病人力不从心……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以及登山爱好者来说,傲鲨智能的外骨骼机器人无疑是福音。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与外骨骼机器人“合二为一”,现场体验了一次秒变“大力士”。
在跨国车企特斯拉展台,人形机器人Tesla Bot吸引众多目光。据介绍,这款机器人采用与车同源的智能辅助驾驶计算机和纯视觉技术,可实现类人行走、抓取、搬运等功能,“可以做人类的保姆”。Tesla Bot在今年试生产5000台的基础上,预计明年生产规模将扩大至5万台。
位于消费科技展区内的人工智能展示活动专区人气爆棚,上演一场“机器人总动员”。宇树科技、钛虎机器人、强脑科技等一众科创企业纷纷亮相,不仅陈列技术成果,也为全民参与AI社会化实验提供平台。
专区之外,从科大讯飞自动理解语义、提炼会议核心内容的智能办公本,到中国石化的全自动加油机器人,再到中国移动可以和孩子“互动交流”的AI毛绒玩具,AI正向多个场景“渗透”,并勾勒出更多令人畅想的未来场景。
高科技赋能新体验,打开消费新空间——
利用“AI压力监测”技术追踪消费者的压力值,体验特制“好眠时光”睡眠程序定制个性化养身按摩程序……消博会“全勤生”OSIM傲胜带来全新升级的5感养身椅,以养身科技助力消费者舒缓身心,吸引参观者排队体验。
展区内,韶音推出戴着稳固舒服,音质更好的开放式耳机;三诺带来轻松一拧一按就可以佩戴在腹部,连续15天监测血糖的动态血糖仪……新技术变革催生消费新场景、创造消费新需求,不少
企业拿出“看家绝活”。
透过消博会不难发现,当前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为身心体验花钱、向悦己健康付费、给兴趣爱好买单,推动商家加快科技创新赋能产品与服务,不断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追求、科技智能、自我提升、情绪疗愈的要求。
大市场孕育创新沃土,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极氪汽车首展极氪007GT汽车,华为首展近期发布的Pura X 手机……
消博会期间,来自中国、英国、瑞士、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马来西亚、挪威等国别的25个发布主体,40余品牌,将集中发布及展示超过百件系列产品和最新单品。
参加消博会的众多企业负责人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与中国消费者互动,获取第一手消费需求和使用体验反馈,能够为品牌的长期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国际环境变乱交织下,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日益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空间不断扩大,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稳定增长的发展机遇。
业内人士认为,大规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是各类创新活动理想的试验场,使新技术更容易实现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同时,超大规模市场还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带来巨大潜在收益,是企业研发投入的有效激励。
南海之滨,“新”意涌动。在 开放中发展,大市场孕育的创新动能让各国人民共享科技发展的福祉。
透过消博会的窗口,我们看到中国消费潜力无限,中国市场磁力彰显!
(新华社海口4月16日电)
中国经济“开门稳”映照底气提振信心□ 王雨萧 王亚宏
16日,中国经济首季成绩单出炉,GDP同比增长5.4%,多项具体经济指标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开门稳”来之不易,为全年发展开了个好头,也为阴云笼罩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宝贵信心。
这份成绩单,难能可贵。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变乱交织,不利影响加深,国内结构调整阵痛仍在释放。面对复杂局面,党中央准确研判形势,科学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抓早抓实,抢抓机遇,有力有效带动了生产需求回升,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
这份成绩单,成色十足。经济发展怎么样,既要看“量”的增长,更要看“质”的提升。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超大规模市场升级的潜力持续释放,民生指标持续改善为发展写下温暖注脚。经济发展向“新”力十足,含“绿”量上升,新能源车、锂电池、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这份成绩单,提振信心。充分释放政策效能,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发力、更加给力。近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及华尔街金融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进一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稳定看好和向好预期。
仍要清醒看到,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单边主义抬头的严峻考验,贸易保护主义快速升温。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转型任务仍然比较繁重,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需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
沧海横流显本色,越是艰难越向前。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我们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积极应对风险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