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助老小食堂 民生“食事”更温暖

——我市加快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走笔

版名:民生·城区新闻
  本报记者 张子豪
  “大爷,您想吃哪几样菜?”
  “红烧鱼块、土豆鸡块、番茄炒鸡蛋、炒豆角,这几样菜一样来点。”
  2024年12月28日中午,在开发区金河办事处东高社区老年食堂,记者看到一位老年人在取餐。橱窗内供应的午餐菜品有红烧肉、土豆鸡块、番茄炒鸡蛋等,主食有米饭、馒头、焖面等,餐厅还推出了蒸红薯、蒸玉米等老年人喜欢的菜品,让人食欲大增。
  据了解,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深,做饭难、吃饭难成为空巢、独居、高龄和生活难以自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难题之一。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老年人安心、快乐地吃好每顿饭,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的问题。
  老年食堂在老龄化、高龄化与空巢化叠加的养老困境中应运而生,成为破解老年人居家养老吃饭难问题的关键。2025年,河南省将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列为十项重点民生实事之一,要求全省各地市因地制宜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破解“舌尖养老”难题。
  温馨老年食堂 传递幸福味道
  近日,记者来到驿城区西园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时看到,不少老年人正围坐在桌子旁聊天、喝茶等,其乐融融。2024年3月,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引入运营机构,建设老年食堂,让老年人从烦琐的一日三餐中解脱出来。
  采访中,不少老年人表示,西园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老年食堂投入使用后,大家的生活更加便捷。“早餐2元或3元,午餐10元。”72岁的何荣先告诉记者,凡是60岁以上老年人均可享受到价格优惠,这里经济实惠、品种丰富、营养健康,比在家做饭划算多了。
  81岁的甘富友是东高社区老年食堂的常客。家住洪河大道的他每天到市区散步,中午会顺便在该老年食堂吃午饭。“有时天气不好,我就坐公交车来。我身边的朋友在我的推荐下,有不少也成了这里的常客。”甘富友说。
  据该食堂负责人于瑞介绍,该食堂于2024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厨师都是专业人员持证上岗,每天的原材料都是从市区大型连锁商超采购,保证让老年人吃得放心。”
  70多岁的赵贵兰腿脚不便,每天中午她都会打电话给老年食堂,由食堂工作人员送餐上门。“在食堂免费登记成为会员的老年人,均可享受免费送餐服务。至目前,该食堂登记会员有300多人。”于瑞说。
  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只是我市老年助餐服务机构逐步实现多能兼顾的缩影,越来越多的老年助餐服务机构正将服务拓展至更多场景。比如,在满足老年人日常用餐服务的同时,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其他为老服务项目,利用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在非就餐时间举办知识讲座、健康咨询、社交互动等活动,让餐桌同时成为书桌、茶桌、养生桌等,从单一服务逐步实现多能兼顾,有温度、有质感的更好服务。
  435所老年助餐场所均已投入使用
  我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至2024年初,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55万人,其中不少是独居、空巢、高龄老年人。能够方便就餐、顿顿吃好,是老年人的期盼,也是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的牵挂所在。
  随着社会发展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老年助餐服务从老年人生活中的关键小事,逐渐转变为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民生大事。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截至2024年9月底,我市已建成老年助餐场所435个,提前超额完成建成430个的省定目标任务。
  在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时,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障基本的原则,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感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营养健康、持续发展的助餐服务,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就餐服务需求。
  “我市在建设老年助餐场所时,将场所与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充分结合,根据老年人需求等因素建设老年食堂,确保老年人就近助餐服务便捷可及。”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唐会龙说,“目前,我市建成的435所老年食堂均投入使用且运营情况良好。”
  多方协同
  实现老年助餐场所城乡兼顾
  如何实现老年助餐场所城乡兼顾、方便可及?
  在正阳县,记者了解到,该县建设38个以上老年助餐场所的省定民生实事任务已超额完成。35个乡镇(街道)均已实现老年助餐场所全覆盖。
  据该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与相关部门协调后,该县将闲置的23个核酸检测屋重新改造,作为配餐房分送到各老年餐厅。在适老化改造后,核酸小屋变成了配备适老化多功能桌凳、就餐用具、食品消毒物品和必要的避风、避暑、防雨设施的配餐房。昔日闲置的检测屋派上新用场,变成老年人的“幸福屋”。
  除此之外,我市其他县区民政部门在完成老年就餐服务场所建设任务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为老年助餐场所保驾护航。
  驿城区依托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精准分析老年人生活情况,发动社区(村委)干部、党员、社工、志愿者参与食堂服务,实现集中配餐、一站结算、上门服务等。汝南县以农村互助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基础,在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嵌入”养老护理、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
  让老年食堂持久“飘香”
  “每顿饭只需要十几元,对老年人还有优惠,这样的助餐服务能长久维持吗?”在采访中,不少市民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老年助餐服务作为深受老年人欢迎的民生工程,如何让老年助餐服务常态长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
  老年助餐服务存在利润率低、服务经营压力大、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为破解发展中的难点、堵点,市民政局完善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帮助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行稳致远。
  针对老年助餐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市民政局建立了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措机制。比如,对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进行服务人次、质量、社会满意度进行调研,以此为依据进行评级,统筹福彩公益金等给予其运营补贴等。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家长和学生也会来到附近的老年食堂就餐。一些食堂负责人告诉记者,老年食堂的市场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推出了针对普通市民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市民前来就餐,提高自我造血能力,让这个民生工程长久地运转下去。”
  许多老年食堂负责人表示,政府会根据定量定比原则,即根据老年人在此消费的人数比例,对场所用水、用电、用气等进行比例减免。
  近年来,省民政厅与相关部门制定了各项政策,从场所建设、设备配置、运营服务等方面对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提供支持。市、县、乡各级均统筹彩票公益金、养老机构和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补贴资金等渠道资金支持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
  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分类指导、推广好的经验模式,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让老年人愿意吃、吃得好、吃得安心,传递“舌尖上”的幸福,把老年助餐这件民生实事办好。